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大虹桥”发出“求贤帖” 更好发挥设计创新效应赋能作用 普陀 构建“中华武数”绘就半马苏河 确保全市人民安度欢乐祥和假期
第2版:要闻 2023-09-27

普陀 构建“中华武数”绘就半马苏河

昨天,“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普陀区专场举行。今年1—8月,普陀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位列全市各区首位,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1个、千万元级项目123个,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激发科技创新硬实力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介绍,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是普陀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从中各取一字,提出构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

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普陀区一方面,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另一方面,抢先布局新赛道,先后引进一批高能级项目。此外,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多层次布局、多样化业态,让普陀时尚范与烟火气共融。

普陀现有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为中心城区之最。通过大力推进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的开发建设,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生态之城。

“人靠谱(普),事办妥(陀)”是普陀精神的最真实体现。为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普陀区创新推出领导干部“陪办帮办”、政府“网办季”、政企沟通“早餐会”等机制,政府透明指数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县(市、区)政府前列。

今年以来,普陀区强化部门跨前协作,在全市首创开设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上线了一批“好办快办”“马上办”事项,企业新设“减时间”压减比率达91.7%,实现了全市首例房地产项目全程网办“交地即交证”。

打造人民城市新样板

普陀境内苏州河岸线总长21公里,恰好是半程马拉松的长度,称为“半马苏河”,这是普陀最宝贵的资源。普陀区统筹做好城区建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破解“老小旧远”民生痛点。率先全面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十四五”以来共启动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17.1万平方米,开工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项目181.8万平方米。今年将新签约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超过500台、完工300台,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151套(间)。在教育方面,实现社区“宝宝屋”所有街镇全覆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四所特色高中。在医疗方面,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卫生能力培训中心。推出数字医保体验区,通过“示办+帮办”,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在养老方面,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所有街镇全覆盖,今年将新增养老床位250张、老年助餐场所9家,为500户老年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同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建成31个网格化管理服务片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本报记者 解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