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在水一方,坦然安详 在日常性与传奇性中酿美酒 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3-10-01

在日常性与传奇性中酿美酒

——读沈嘉禄专题散文集《上海人》

◆南 妮

上海人总是被他们之中优秀的文化人予以及时而热情的表达。沈嘉禄的新书《上海人》,是一部专题散文集,“写给上海和上海人的情书”。沈嘉禄建立了庄重与谐趣交互辉映的叙述语调。庄重是基于对上海百年文明史的剖析,谐趣是所有文学手段能够表达的人们的精气神。在《上海人》中,作者引用了中外37本有关上海的著作,它们织成于氛围,表达于自然。在很透气的结构里,全书宏大又人文、丰富又细致地吸引你快乐阅读、感动结束。

沈嘉禄是一位多产作家,有关处境、事件、细节、人物,注重形象表达。形象性必定使得文字表达深具感染力。《上海人》的选材是在日常性与传奇性上下功夫。日常情景是小说家的强项,传奇性是思想者的灵光进入与探幽努力。日常性与传奇性构架了上海之城的肌理,它们的平衡则产生了吸引人的文学魅力。“土山湾”“洋泾浜英语”“有轨电车”“弄堂蒙太奇”都是上海的传奇,而《太阳底下的那杯咖啡》,鲁迅先生、田汉、施蛰存、冯亦代、成仿吾、夏衍、董乐山、曹聚仁、何为的那杯咖啡,终究显示了上海特定的骄傲。

“茄人头”用来形容上海女性,呼之欲出,形象凸显。《上海人》中,出现不少上海方言,上海人感到亲切有趣,非上海人会好奇玩味。解读、欣赏有渊源,“茄人头”的“茄”,在上海的各个时代,都有其精彩:1949年后,参与大上海建设,争取独立的经济地位;对家庭生活与建设无所不精,“能一把掐准男人的七寸”;“上海女人天生就是巴菲特”,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家里的精算师;敏感于时尚,“善于捕捉一切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信息”。上海女性有着“自强不息的风骨,自尊自爱的品性,百折不挠的柔情”。“茄人头”之称似乎把上海女性的美市俗化了,但该词气场与发音妙不可言,引发读者检阅赞叹身边无数强硬内里、柔曼在外的出色的上海女性。她们每个人的奋斗史都堪称一部小说。在《旗袍重塑了上海女人》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百年旗袍展”的策展人张莉告诉作者:展览开幕前一天,来了一位眉清目秀的老太太,快八十岁了,名门之后,她捐给上海艺术研究所十多件她闺秀母亲家传的旗袍,连捐赠证书也不要。沈嘉禄说:“我相信这样的老太太在上海肯定还有,她们很重要。”

大气的城市出产大气的女人,男人也毫不逊色。《谢之光,是真名士自风流》像是精简的短篇小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谢之光以画广告出名,兄弟姐妹全靠他供养。“回顾上海美术史时,史家将他与金梅生、李慕白放在三足鼎立的位置。”谢之光住在石库门弄堂里向前来拜访的陆康讲生煤炉,柴爿要架空,使空气上升,煤球才会引着而燃烧,其秘诀与画画留白的道理是一样的。当年站在电影院前没钱买票,构思着行人如何入画。在绿杨邨饭店吃饭,兴致所至,当场画画送人,厨师服务员人人有份。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笑谈画艺。“表面悠闲,内心沧桑。”这八个字的画外音,读来回味良久。

命运往上升腾与往下跌宕时,最能见人的品性与风骨。逆境中洒脱,低潮期风流,贫瘠中高贵,这样的老上海人令新上海人懂得:见过世面之人理想的境界、美的境界,就是“表面悠闲,内心沧桑”。

沈嘉禄以美食家与美食文章闻名上海。“怀揣诗意,由小而大。”遍尝美食也是一种诗意,是把一颗对待生活的浪漫之心、寻求真谛的勇敢尝新,发挥在了最日常的事物之上。

《上海,一座照顾穷人的城市》,不曾在其他书刊上读到过这样的标题。此篇作全书结尾,仿佛是另一种意义的开始。“有国际视野的人,一定会赞成我的观点:一座伟大的城市应该这样——让有钱人放心地将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投到这里,通过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壮大;让没钱的人肯出力、出大力、出巧力,辛勤劳动终究能收获可以预期的回报,最终成为业界翘楚也不是梦幻泡影。”时刻提醒自己“上海人都是苦出身,对穷人要有同情心”的沈嘉禄,当然是上海的热爱者、记录者。几十年来,他的朴素掩盖着他的高贵。这一次,他的书封面终于做成闪耀的玫瑰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