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麟
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是大作家。1989年11月,我与他相约,去他府上拜访。来到北京八大处某军区大院,只见一位身穿军装,两鬓雪白,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长相粗犷的老军人笑吟吟地向我致意。如此待人和蔼可亲的军人,让我备感亲切。
进入屋内,只见两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玩耍。魏巍说,那是他的外孙和孙子。说罢,魏巍为两个孩子挑了几件玩具,并叮嘱他们去院子里玩会儿,然后让爱人带出去了。
我仔细地观察着眼前的这位军人作家,觉得他反差极大,粗犷的外表下,却有着那样和蔼细腻的处事方式。
魏巍是河南郑州人,那年已是古稀。交谈中,魏巍告诉我说,1951年2月前后,他曾三赴朝鲜,亲眼目睹志愿军战士们艰苦作战的场景。回国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长达3500字的通讯特稿。毛主席读后写下四个字:印发全军!
采访中我问魏巍,在松骨峰战役中,我们一连的战士,凭着手中的步枪,击杀了300多名美军,阻击了美军一个师长达8小时的进攻。但对朝鲜的老人和孩子,我们的战士却豁出了一切。有位战士在汉江南岸,冲入燃烧的屋子,从浓烟中救出了一个孩子,他们对人民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你是如何让这种感情在文内表现出来的?
魏巍说,这是一种长期感情的积累,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也有关系。就拿在战士中的采访来说吧,你跟他们谈得深,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深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使你感受得更深些。
说到青少年的现状,魏巍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语文,不少思想都是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而且小时候学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像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认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很重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文学作品进行一些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说话间,魏巍对我说,你等我会儿,喝口茶,这是战友给我送来的最好的绿茶,你仔细品味一下,我去书房一会儿。俄顷,他拿出一幅字,上书:“厚积言有物 勤练笔生花 忠麟同志存念
一九八九年秋 魏巍”
魏巍不但是位著名的作家,还是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墨宝,很难能请到。现在魏巍却把墨宝主动递到我眼前,让我激动万分,不由自主地深深鞠了一个躬。
回到上海不久,我就收到了魏巍的来信,信上说:忠麟同志:
来信收到。寄来的照片也收到了,照片照得很好。文字我修改了一下。今寄上。
遵嘱另寄上照片两张,用后请退还。你照的照片底片如无用也送给我吧。
此致
敬礼!
魏巍
89.11.29
事后,我把他给我的两张照片以及我给他照的照片包括底片,全都寄给了魏巍。只是,我现在手边没有了魏巍的照片,深感遗憾。
魏巍在离世时曾留下遗言:“请把我的思想捆绑在21世纪的战车上,我要和人民一起继续革命!”他的那辆战车时刻准备着。这就是我们军人对人民和对敌人的强烈反差。
见字如面,抚笺思人。从微观来看,魏巍是个和蔼的人,但他对敌人却是至死都要把自己绑在战车上。我们的战士可以阻击美军长达8小时的进攻,但对朝鲜的老人和孩子,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人民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所以我们的军人爱憎分明,是最可爱、最和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