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说起“进博宝宝”,很多人可能以为指的是进博会举办期间出生的孩子。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特别有温度的专有名词。
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商们习惯于把通过进博会实现“展品变商品”、加速推进可及的创新药物亲切地称为“进博宝宝”。每年进博会上,都有不少“进博宝宝”呱呱坠地。毫不夸张地说,进博会已成为促进药物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不断助推全球药物快速引进,满足国内患者急迫的临床治疗需求。
今年进博会召开前夕,一个“进博宝宝”和真实宝宝之间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家住兰州的4岁孩子“果果”出生不久,就患上了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 syndrome,SBS)。这是一种罕见病,患上这种病,必须长期进行肠外营养和静脉输注支持,生存质量堪忧,如果患病者是儿童,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但果果又是幸运的。今年5月,果果在海南慈铭博鳌国际医院完成了Revestive(替度鲁肽)的注射,这是目前全球首个并唯一批准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的药物。果果也成为用上这款“孤儿药”的第一个中国内地患者。
给果果带来希望的正是进博会的“溢出效应”。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上,武田制药研发的消化领域创新药物Revestive首度在华亮相,并在进博会平台的加持下,加速落地中国的进程。仅6个月后,4岁的果果就成为中国大陆首例注射Revestive的患者。目前,Revestive已惠及来自全国的3名患儿,使他们有机会尽早减少或脱离肠外营养支持,恢复正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罕见病患病几率极低,但对于不幸罹患的人来说,痛苦是百分之百的。进博会为他们点亮的希望之光,相信终其一生都不会忘却。
“进博宝宝”的故事,只是进博会上无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故事的缩影。五年来,进博会展示了超过20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这里,有硬币大小的心脏起搏器、会打乒乓球的机器人等“高精尖”产品和先进技术,也有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玫瑰精油、巴基斯坦的喜马拉雅盐灯、阿富汗的手工毛毯、秘鲁的羊驼玩偶等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
这些曾被闪光灯不断照亮的“高光”展品,通过进博会平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出现在关乎生命健康的手术台上、国内企业的工厂车间里、西部小县城的超市货架上……助推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国内产业创新发展,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进博会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投资中国的重要窗口和平台,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尤其是为了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进博会主办方从第一届开始就广泛邀请最不发达国家参展,并且向每一个最不发达国家免费提供两个标准展位。2018年以来,全球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的企业前来进博会寻求商机。国家有大小,企业有不同,但进博会开放共享的氛围,始终一视同仁。
因此,进博会绝不仅是商品的汇集,更是希望的起点。过去五年的进博会,点亮无数希望:阿富汗商人在这里找到让家乡人民富起来的希望,罕见病病人在这里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小微企业在这里找到打响品牌做大做强的希望,国与国在这里找到合作应对变局共享未来的希望……
今天上午,第六届进博会隆重开幕。汇五洲佳品,聚四海宾朋,全球再赴东方之约。本届进博会上,又将有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从中,我们能看到跨越山海而来的器物之美,更能体会到人类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的思考和行动。大家共同携手,在进博会这个平台上,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