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山川回响(布面油画) 吃蟹那些事 深夜忙碌人 倾听秋色 假如你观察一个小孩子 河岭物语
第14版:夜光杯 2023-11-09

深夜忙碌人

章慧敏

如果那天深夜不是家里陆续来了几拨人马处理老母亲的后事,我或许不会注意到半夜里还有许多奔忙在路上的他们!

99岁的老母亲在昏睡中离去,伤感中想到友人关照过的要第一时间拨打“120”出具死亡证明。这张证明很重要,是逝者善后事的通行证。不过十几分钟,4个年轻的救护人员便提着担架、拎着急救包上门了。心电图上那条绿色的直线已显示老母亲没有了生命体征,急救医生征询要不要进行按压心脏的抢救?我摇头,不想让老妈再承受任何重压。

于是医生二次检测,再次确认那条直线已是永恒。接下来便开始了我俩的对话。那是一栏栏相当琐碎而又具体的内容,他问我答,他填写,我签字,耗费了不少时间。这个过程我丝毫不觉得他在敷衍,在走过场,因为我看到了他对家属的理解和眼里流露的真诚。

以往我总认为社会的快节奏催促着年轻人的急性子,可在这个很多人进入梦乡或是刷着手机娱乐的深夜,这些年轻人却在为拯救生命奔忙,他们忠于的是自己的职业操守。

离开前,他们反反复复提醒我去社区医院开具死亡证明要带的东西,一二三四五详细罗列。我心存感激,因为少带一个证件必然是白跑一趟。送他们进电梯时,一句“阿姨节哀”让我的泪水瞬间不受控制地淌了出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被完全陌生的人关心着,这种感动绝非自作多情。

“120”走后几分钟,手机再次响起。我猜想“120”遗漏了什么交代?哪知对方介绍是“一条龙”服务的。我当即十分抵触,回怼道:老人刚去世不久,你怎么就找上门来了?言下之意想赚钱也不必这么着急吧。我继续没好气地说:你赚不到我们钱的,我家一不买墓地二不开追悼会,只想和老人家最后告个别。他在电话那头讲了些什么我记不全了,可有一条完全符合我的意愿:他会尽快安排殡仪馆来接送遗体……不得不说,我虽然不太懂得他口中的礼仪或风俗,但内心已渐渐接受他的推荐了。明知“一条龙”这把刀快,谁又会在亲人的最后一次上计较钱呢?我们约定上门具体谈。他来后并不急着谈生意,而是面对老母亲的遗体恭恭敬敬三鞠躬,这让我淡化了对他的成见。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多年前曾采访过一位专为死者服务的下岗女工王琴。她告诉我婆婆去世时她都不知该怎么办了。别人叫她磕头就磕头,叫她穿寿衣就穿寿衣,她多么希望有人帮一把啊。这个经历让她想到需要帮助的人肯定不少,为了生存,她将恐惧丢在一边,从此干起了接死人的活。用现在的称呼就是“一条龙”服务。“一条龙”从当年的青涩到今天的成熟,是市场造就了它。

在等待殡仪馆来运送母亲遗体时,我才得知他姓祁,原先是名消防兵。真所谓从救人到渡人。我问他会转行吗?他说不会,因为在他心目中这是个积德行善的工作,他会一直做下去……

自那天后,我对夜深忙碌的人群多了一份关注。我常在视频中刷到某个快递小哥的妻子每晚都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深夜回归的丈夫,而丈夫憨厚满足的笑容非常治愈。是啊,24小时便利店员工、午夜情感电台的播音员、做宵夜的厨师抑或开挖马路的建筑工人和保一方平安的民警……他们每天都在岗位上奔忙,或许并没有为这座都市增添什么色彩,但又确实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想,尊重深夜忙碌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在心里道声谢谢,这起码是善良的人应该做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