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婴戏图 通往童年的一次虔诚返乡 前路漫漫亦灿灿 话剧《苏堤春晓》的三个视角 在剧场里看完整场演出可以退票吗? 打开世界音乐的月光宝盒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11-26

在剧场里看完整场演出可以退票吗?

王凯 摄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朱 光

近来上海演艺事业空前繁荣,演出场次遥遥领先于全国。各类节庆把大中小剧场填得满满的。判断一个节庆品质的含金量,就看它的剧目、节目是否足够丰富到包括那些所谓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内容。但是,为一个节庆举办开幕仪式,那就不能只有奇奇怪怪、可可爱爱,总应该相对端端正正。这就好比,简单到——吃饭前要心怀感恩地说几句,哪怕只是祝酒词;隆重到——结婚开启人生新篇章时,会有父母、证婚人轮番回顾过去、期许未来……

戏剧乃至演出,追溯至发端之初——在古希腊,是酒神祭祀典礼后的余兴活动;在中国,也起源于古时“问天”之后的表演,均是典礼的“尾声”。古时候的“礼部”,就是组织、管理典礼及其后的表演环节。乐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礼器”,例如编钟、编磬。礼,本义就是祭祀等典礼,引申为“表示敬意”。最简单的就是小孩子也明白的——礼貌,表示敬意的样子。如果公序良俗都将失去,这种状态,就叫“礼崩乐坏”,礼貌和音乐都崩坏了。

最近,因为节庆较多、演出季纷纷开幕,剧场里就会偶尔出现在演出前增加十几二十分钟开闭幕仪式的环节。这是数千年来的传统,东西中外概莫能外。但是有些年轻观众直接在仪式举行之时高喊“退票”着实令人吃惊——不谙文艺的人被吓着了;深谙文艺的人多想一层:这是当前新流行的行为艺术吗?还有一种情况,不是仪式举行时,而是舞台出现技术故障时。那还是上半年,刚刚恢复中外交流演出之初,罗马尼亚语的话剧演出一半时,因为字幕没跟上,出现了几分钟的空白——这对观众而言,确实有些挑战。于是,“退票”的声音又冒出来了。结果,技术故障恢复后、全剧结束后,还真有观众跑去退票……

举行仪式时就高喊“退票”,是对典礼的失敬,就好比在人家结婚时高喊“我反对”、有人说祝酒词时摔杯子。而戏剧表演发生技术故障,确实不一定可以百分百避免。剧团巡演是常态,对于每个剧团而言,每到一个剧场都是全新的。演出前的排练起码两轮——技术联排,看这个剧场的技术与表演的契合度;带妆彩排,看这个剧场氛围里演员的状态是否契合。即便如此,舞台上爆个灯也在所难免。电流,也不是剧场能控制的,对吧?初中物理学过串联的都知道,任何一个环节的非人为意外也会让灯不亮。更何况一台演出的顺利上演,其背后技术、人员的精密“咬合”远胜过几百万的名表。

人工智能时代,让网生一代忽略了“人”。“技”的高度重视,让二十几岁的人不了解“人”——脱胎于数千年前的祭祀的戏剧表演,只是典礼的“尾声”;而戏剧,始终是台前幕后的人的组合。人比技,多的是情感,多的是尊重,多的是犯错的可能和彼此尊重、谅解的胸怀。

至于口中喊着“退票”,结果看完全场演出之后再去退票的人,是令人鄙视的。这就好比,看到一只虫飞到汤里,然后喝完整碗汤且把桌上的菜都吃完之后,要求全额退饭钱一样。可怕的是,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经验之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这是多么矛盾、扭曲、丑陋的心态啊——多少承认这部剧目值得舟车劳顿后坐进去看的,但是又不愿意以购票的方式表达对演员和剧院劳动付出和审美追求的赞赏,于是找各种借口吃霸王餐,还显得自己很正义!有趣的是,社交媒体徒然培养了一批表面精于人情世故,实则内心空洞无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会在看完整场演出后找借口去退票,但是绝不会在别人说祝酒词时摔杯子。如果得到赠票入场——他们的对话就会换一副口气:

“艾米丽送我门票的时候说这是一出好戏……以后还是要把时间花在看好戏上。”

“说不定艾米丽是真心觉得这是一出好戏呢?”

全然没有说戏“不好看”,也“感激”了送票的朋友,情商都好高。

进剧场看戏,重点是进剧场,还是看戏呢?如果高喊“退票”,只是为了“白嫖”,那真是对戏剧本身最大的伤害。任何一部戏剧的最终目的,都是向善、向美、向光,即便可能展现了黑暗、压抑与苦闷——那不正是为观众抵挡了真正的黑暗、压抑与苦闷,让大家免于实质性伤害但依然感受到短暂的难,从而最终去追求光吗?

如果说,那些打断仪式高喊“退票”就离场的人,是一次性的“行为艺术家”;打断仪式高喊“退票”离场后讨钱的人,是无知粗鲁,“礼崩乐坏”之人;那么,打断仪式高喊“退票”且看完全场演出再讨钱的人,就是卑鄙小人。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