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普陀万里 “15分钟生活圈”进阶之路
第5版:上海城市更新报告 2023-12-11

普陀万里 “15分钟生活圈”进阶之路

2 烟火人间 让幸福触手可及

>>>万里街道香泉片区邻家智助食堂受到周边居民欢迎

>>>万里臻华颐养院为在这里居住的老人提供了多种娱乐休闲项目

清晨,步行到万里公园活动筋骨;中午,到社区食堂吃顿热菜热饭;下午去家门口的长者照护之家,找老伙伴一起唠唠嗑、看看书;如果身体不适,步行就可以抵达社区医院……在15分钟内,就餐、休闲、看病都能“触手可及”,这是万里街道居民社区生活理想的模样。

无论是老小区还是商品房小区,居民对生活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万里如何在高起点规划的同时,让生活呈现出更高品质?

宜居: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香泉片区邻家智助食堂

尽管网购冲击着实体销售,大量社区居民依然对“眼见为实”的菜场青睐有加。中骏天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蕾说,“通过居民征询收集需求和建议,我们梳理出大家对于菜场的普遍要求:菜品要丰富、环境要整洁、价格要实惠,步行10分钟可达。”

在实地调研和多轮意见征询的基础上,万里街道联手普陀区国资公司、普陀区商务委,针对社区居民对生鲜蔬菜的购买需求和优化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腾挪出位于新村路上一处办公用地,设置成立永昌集市。

“解决买菜难题也是我们街道年初定下的26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万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嘉钧介绍,“正在招商冲刺中的永昌集市新村路店,以生鲜超市为主要业态,蔬菜由基地直供,牛羊肉、水产品等配备冷链保鲜,同时辅以早餐铺,将于今年年底前初步建成。”此外,真金路以北、配套资源紧张的区域,未来将开设兼具智慧菜场和餐饮功能,贴近居民需求的社区综合体。包括1800平方米的智慧菜场、便民沿街商铺,及中高端品质餐饮,将同步辐射到周边几个小区。

傍晚5时不到,居民们陆续来到香泉片区邻家智助食堂,挑选喜欢的食物,享受一顿营养丰富、可口的晚餐。红烧肉、炒青菜、鱼香肉丝……自助选菜、智能结算。“人均一顿20元左右,就能吃到两荤一素,性价比老高的。”经常来“搭伙”的居民告诉记者。

香泉苑小区作为万里街道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小区,做饭难、吃饭难是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不少居民们想省去买汏烧的烦恼,又想一日三餐顿顿吃得热乎。通过不断收集居民建议,居民区升级完善了社区食堂,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吃饭好去处。

开业之初,邻家智助食堂仅开放午餐时段,后在多方努力下,开放了晚餐时段。每到傍晚时分,这里除了熟悉的银发身影,还有携手而来的一家三口和下班归来的上班族。

虽然食堂开办不到一年,但金建民、胡朝珍夫妇等赠送的锦旗,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因为丈夫身体不好且不擅厨艺,过去胡朝珍每天都要为两顿饭伤脑筋。“下班回家烧好晚饭天都黑了,整个人身心俱疲。自从有了邻家智助食堂,每天回家有现成饭吃,不要太开心哦!”在居民的“口口相传”下,食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体,甚至邻近街道的居民也来用餐。

买菜、吃饭,一头连着舌尖上的幸福,一头系着民生大计。把百姓的需求及时传达到位,回应百姓实际需求,才能做好家门口的民生工程,呈现浓浓烟火气。

宜养:打开“围墙”开放式养老

万里臻华颐养院

今年上半年,子女长居国外、腿脚不便的张米珠决定和老伴刘永伟一起到养老院寻求专业照顾。得知万里臻华颐养院刚刚投入使用,这对年近8旬的夫妇成为首批入住者。近半年的养老院生活令他俩感触颇深,“一开始还有点纠结,怕不习惯。来了之后,每天都有护理员陪伴我们,服务很周到。我们住双人间,有足够的私密空间。”

前不久,颐养院给他们补拍了金婚纪念照。相濡以沫50年的他们第一次拍婚纱照,照片中的两人笑得灿烂。老夫妻从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变老,如今一起住进养老院。张米珠说,刘永伟是她的拐杖,要一直陪伴在彼此身边。

万里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04万人,是普陀区最“年轻”的社区单元,老龄化率不到30%。万里街道正通过不断优化宜养设施布局,完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日间照料体系,清除服务盲区。

年近8旬的潘阿姨是万里街道的老居民,在养老院的独居生活每天都很丰富。之前她也住过郊区的养老院,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到离家近的地方安享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潘阿姨说,身体依然硬朗的她习惯每天都要出去活动活动,“出门拐个弯就是万里公园,过两条马路就是商场,太方便了。”

像潘阿姨这样有原地安老、就近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老年人都不太愿意脱离原有的社会关系,更喜欢就近选择养老机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安心养老。”万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炜表示。

养老服务不仅要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更要关注到他们的精神需求。除了院内丰富的活动空间,颐养院也鼓励老人多参与社交活动。通过与驻区单位积极联动,引入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行动自如的老人也可以走出养老院,参加社区活动,让他们和社会保持交流和接触。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动养老院机构打开“围墙”,向社区老人开放,颐养院也并非“闭门养老”。记者看到,养老院里利用边角区域打造出的一块室内运动场地,健身设施齐全,正式开放后,将成为与周边居民共享的健身场所。

颐养院的辅楼,则是即将开放的护理院,将打造成为一级社区医院。通过与社区卫生中心、中医医院门诊部等专业机构的资源对接,为老人提供中医理疗、疾病预防、康复照护,形成“医养结合”模式。院内,长者足不出院,就能实现基础看病治疗的需求。院外,周边居民也可以共享这里的医疗服务。

“除了专业养老机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建设也同样重要。”董炜说,“现在很多老人因为要帮子女带孩子被困在家里,缺少与人、与社会的交流。近期我们尝试在香泉85弄片区里,开辟了一个近50平方米的空间,配备折叠躺椅、书籍、电视,还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就像一个老年人的日托所。这种模式未来会在具备条件的居委陆续铺开,形成功能集聚的网络,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区域里,实现日间照料全覆盖,给老人们提供全方位日间服务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宜业:打造一站式“骑士之家”

“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

城市外来者是社区的有机组成。在普陀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人数逾1万人。他们的生活配套服务,小到充电、吃饭,大到出行、医疗、居住等普遍存在需求不足。

新村路661号,这块占地近389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里,20多座色彩缤纷的集装箱“小屋”错落分布,引人注目。去年11月,万里街道利用这里原有厂房和快递堆物空间做了改造,建成全市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取名“万有引力”。

记者看到,这里的每一个集装箱都搭载了独特的服务功能,社区食堂、电瓶车充电站、网约车充电、医务室、篮球场、阅读空间……各种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饿了么”调度站、“丹鸟物流”“菜鸟驿站”等多家新业态企业在此集聚。每天有超过500名“小哥”在这里休息、用餐、再出发。运营一年多来,服务新就业群体近24万人次。

“除了‘一站式’服务,我们还计划打造‘小哥’专属的服务资源地图。”万里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何海英介绍,“借助沿街商铺、银行、卫生服务中心等,连点成线,串起‘小哥’们临时歇脚的连锁驿站。在街道辖区范围内,打造‘小哥’专属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何海英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集约统筹,广聚各类资源,着力破解新就业群体的住宿难题。”她指着“万有引力”中心对面、一栋在建的6层楼建筑说,明年年初,那里将建成一个功能整合、空间复合、全龄共享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3到6层将为骑手们提供住宿空间,配备标准房、多人间和家庭房,单间租金最高不超过千元。一楼、二楼将陆续导入社区食堂、宝宝屋、长者照护之家等服务功能,同步解决一张床、“一老一小”牵挂和三顿饭的问题。

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不仅在目光所及之处,也在于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城市温度和社区人情味。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说,“我们希望通过寻找社区居民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将大家的共性需求尽可能多地涵盖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功能之内,共同成就‘万里犹比邻 共画同心圆’的生活图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