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忠鑫
双方僵硬的笑容,伴随着鱼咬尾似的你一言我一语……你能猜到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我和妻子拌嘴的现场。
如同辩论赛,明明是紧盯对方短板,口吐莲花般想战胜对方,脸上却堆砌着让人肌肉疼痛的笑容。只是因为1岁多的小娃娃在看着爸爸妈妈。
我和妻子有童年阴影,双方的父母都是一言不合就吼起来的那种。所以恋爱时我俩就不约而同地啥事以沟通为先,几乎没有吵过架。但是婚后的日常生活又不可能不产生急性矛盾,辩论几句时常有之,甚至会如自己厌恶的那样,不由自主地抬高了音调,东风西风都觉得自己有理。
没孩子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现在这一切都被小朋友看在眼里。他像观察家一样望着你,发现爸爸妈妈脸色不对,他摇着小手表示不要,去摸你的脸。我们声音大一点,他也“啊!啊!啊!”地大声跟着喊。我和他妈妈逗玩似的踢屁股,他同样抬起腿,做相同的动作。我俩迅速达成共识,不能给他幼小心灵留下言语暴力,教训不再传给下一代,于是诞生了这样拧巴的争执方式:用最假的笑容、最温柔的语气,说出最严厉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会产生十分荒诞的喜剧效果,用不了两句,就会爆发出真的笑容,因为太假了!小朋友看看妈妈、看看我,他也搞不懂这两人真正在干啥,这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只是在我们爆发笑容时,他会跟着“嘿嘿嘿”笑,然后扑到你怀里。
后来发现这一方式也不行,生活哪有这么和谐?天天演戏一样,谁也装不了那么久。争执其实也是争取权利的一种方式,语言的温室同样对孩子无益。于是我和他妈妈又诞生了另外一种形式争论:假笑是没有了,但绝不大声吼。有理不在声高,有问题咱就事论事,不溯及既往、不拖累明天,在家里情大于理。像是日常对话,表情却又有些正式。小娃娃初看有些不解,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很快也就脱敏了。觉得爸爸妈妈很无聊,就自己玩自己的;感兴趣时,就鹦鹉学舌一般,复述几句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一般他一学舌,我们就立即偃旗息鼓、握手言和。逗娃玩吧,比争执有意思多了。
小家伙儿也在用他的童年治愈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