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一体化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宿迁 藕农水上冬收忙 长江口产业科技创新点燃新引擎 传承徽派古建  创新融合发展 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
第10版:长三角/万象 2023-12-19
从一粒稻米到一条文化大走廊

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

6月,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采集,五千年文明之光惊艳世界;前不久,首届“良渚论坛”举办,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全新维度……

如何更好保护良渚遗址,盘活以良渚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资源,打造城市新IP?近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在杭州召开,经过一年多的擘画布局,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蓝图,愈加清晰。

讲好新时代良渚故事

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4年前,随着一声木槌落下,良渚古城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承认。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正是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浙江杭州余杭。

如今在这里,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一条东西走向的文化“玉带”,正串联起流淌两千余年的径山文化、传承一千多年的大运河文化,以及良渚博物院、国家版本馆、瓶窑古镇、安溪老街等一颗颗“明珠”。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保护并推动良渚文化的发展,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构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正是要讲好新时代的良渚故事、杭州故事、中国故事,以“良渚之窗”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据悉,良渚文化大走廊规划划定核心区、重点区、关联区,核心区面积约162平方公里,重点区涉及当地7个镇街、范围约634平方公里,关联区则联动其他良渚文化遗址点富集片区,强化良渚文化的辐射带动影响。本次大会上,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该走廊的建设正式从“1.0”走向“2.0”版本。

首期十大工程涵盖了文化传承保护、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迭代升级和城乡“公服”补强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建设工程,依托“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闻名的瑰宝”,建设国际交流中心,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良渚博物院二期工程,以文明源流为主线,丰富展陈内容,进一步彰显良渚“文明圣地”独特地位,展示良渚文化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径山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以千年径山茶文化为本底,立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建设径山茶文旅综合园区等。

政策支持擦亮“文化明珠”

为加快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一系列支持政策已在路上。

同日发布的《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按照打造“文化人才集聚地、文化产业兴盛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传播传承地” 4大板块,推出了为大走廊“量身定制”的20条“文化+”产业政策。

例如,良渚文化大走廊将萃聚文化大家,对于文化大家给予“一人一策”最高800万元奖励。在壮大文化领军企业方面,对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等荣誉的,按照企业荣誉等级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围绕创作精品文艺作品,当地对于创作反映良渚文化大走廊元素的文艺作品,鼓励申报余杭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支持,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资金。将人才、文化、生态、产业有机串联,为余杭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供给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排忧解难。

此外,余杭官方当天提出,将加快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接下来,当地将努力把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为高标准文化之廊、高颜值生态之廊、高质量发展之廊、高品质共富之廊、高水平合作之廊。 本报记者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