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火烈鸟 敬老爱老  本标互进 鹤槎山的那棵古银杏 水中有朵雨做的云 爱欲礼赞
第15版:夜光杯 2023-12-26

爱欲礼赞

——古诗十九首(之五)

戴建业

风流梦

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是汉魏人觉醒的突出主题。

当突然意识到生命短暂的时候,你会用此后的余生干点什么呢?

饥饿者可能希望大吃一顿,失恋者可能希望大爱一场,有志者可能希望再拼一把,有德者可能希望造福一方……

面临死亡边缘时,《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抉择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希望建一番丰功伟业,有的希望大富大贵,有的希望“潇洒走一回”……而下面这一首诗中的主人公,当他发觉转瞬白头的时候,他的人生选择尤其奇葩——做了一场风流梦: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城高且长”,首句是说洛阳东面的城墙又高又长。古代的城墙分为里城和外城,此处的“东城”是指里城。里城外面的一道墙叫“郭”,后世常以“城郭”泛指城市。“逶迤自相属”是说城墙绵延不断,沿着里城绕了一圈,首尾又连在了一起。

为什么一起笔就说“东城”呢?洛阳东面城墙有三个门,偏北的叫“上东门”,此诗下一首开始就说“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郭北墓”指洛阳北邙山墓群。可见,从东门北向远眺,可以望见成片的墓地,为下文人生苦短埋下伏笔。

“回风”四句是说,一年四季不断地更替变化,一入秋天就一年将尽,秋风卷起地上的沙土和草叶,沙尘扑面,黄叶乱飞到处一片枯萎萧瑟。“晨风”是一种鹞鹰类的猛禽。连晨风这样凶猛的飞禽,也对时光流逝十分痛苦,连蟋蟀一入秋天也声声哀鸣,悲叹生命的短促。面对时光流逝,无知的虫鸟都知道悲伤,更何况多愁善感的诗人呢?

不过,人到底是万物的灵长,面对生命的无常与短促,虫鸟只是徒劳地“伤局促”,而人却懂得如何去放纵:“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荡涤就是冲洗、清除、洗涤,“放情志”就是开阔心胸,放纵情感,“结束”就是拘束、束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干吗不打破人为的禁忌,不冲决精神的囚牢,不放飞自己的情志?干吗要自己捆住自己,自己禁闭自己呢?

这是诗的前半部分,我们来回顾一下诗情的发展脉络:诗人来到洛阳东面,眼见又高又长的城墙,蜿蜒延伸回环不断,一阵旋风卷起枯枝败叶,夏日的满眼翠绿,转眼变成一片枯黄萧瑟。四季转换好像飞轮,眨眨眼就从年初到了年尾。秋天的晨风鸟也一脸苦相,蟋蟀更是彻夜忧伤。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这就引出了“荡涤放情志”的念头。

这就是常说的“因景生情”,诗人把“放情志”的情怀,写得入情入理。人生既然如此匆匆,老子可要放飞自我,怎么开心我就怎么干,怎么快活我就怎么活!“荡涤放情志”五字之中,“放”和“荡”既是句中的关键,也是全诗的中心。诗的前半部分写何以要“放”“荡”,后半部分写如何去“放”“荡”。

“何为自结束”的顾虑一打消,声色之欲就像被压抑的火山喷发而出。要“放情志”就得找佳人,要找佳人就得去燕赵,古人认为燕赵多美女。此时的诗人正在洛阳东城,到哪里去找燕赵佳人呢?

白日的风流梦里。

在他的风流梦里,想什么姑娘就来什么姑娘:“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燕赵佳人像玉一样洁白,像玉一样温润。我的个天!“被服罗裳衣”飘然而至,简直像天上的仙女下凡,这是典型的“白富美”。他的梦中情人还不只是白富美,而且也不是暴发户,来到他窗前演奏的“清曲”是那样悦耳动听。他听得如醉如痴,或许是弦柱调得过紧的缘故,琴声越来越高亢激越,这种急管繁弦让人悲凉。

演奏时的“弦急”“柱促”,也表明佳人当时十分激动,不然,就不会有下两句——“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驰情”其实就是感情撒野,诗人在梦中与情人亲密接触,佳人也不由得双颊飞红,不禁下意识地“整巾带”,一边起身徘徊,一边陷入沉吟。佳人此刻已经芳心暗许,希望与他永结夫妻,两人从此终身成双成对。

一位“美者颜如玉”的佳人,还没等小伙子双膝下跪,还没等他献上99朵玫瑰,更没有要他买房买车,便迫不及待地要和他白头偕老,真是天上掉下来大馅饼!清代朱筠对这首诗的结尾赞不绝口:“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古诗十九首说》)

我真不忍心煞风景,可又不得不告诉大家,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大馅饼,其实就是诗人的一场风流梦。只有一辈子与风流韵事无缘的人,才会把风流韵事想得这般美好。只在风流梦中才能“放荡”,只在温柔乡中才像个男人。

生活有多困乏,梦想就有多奇葩。

越是单身寂寞的男人,梦中的女孩就越美丽;越是性饥渴得难耐,梦中的异性就越是风骚。

这首诗中情感的发展脉络,上下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诗中比喻的妙处,我都和大家随文细读了一遍。“青青河畔草”的美像倡家女明艳照人,“东城高且长”的美似大家闺秀深藏不露,只要反复比较、咀嚼和品味,艺术鉴赏能力定会日益提高,审美感受定会不断细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