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从传统走近现代
第14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4-01-06

从传统走近现代

——名画家为何做了一个写生展

圣彼得堡教堂2021年

村子里的大树之一2019年

江南农村(局部)2017年

高原民宿2022年

皖南民居2021年

夕阳余晖2015年

◆左庄伟

近期,年已八旬的油画家邱瑞敏将其近几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的写生作品集合做了一个展览。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和冲动,就不可能有对艺术的热情;没有对艺术的热情,就不可能有艺术的生命。或许,这是名画家做写生展的重要原因。 ——编者

我关注一位成功画家的艺术成就,意在从中找到成功之路径,树立榜样,借以启迪后来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艺术家不同于一般人,有成就的画家都能归因于天赋才能加上后天的勤奋刻苦,当然时代、社会提供发展创造的可能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从邱瑞敏教授人生和艺术创造历程中见得。

青年显露才华

邱瑞敏教授童年就已显露艺术才华,15岁时考入上海美专中专部、成绩优秀直升本科油画系,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这所美术专科学校,汇集了当时上海的一流画家和教授,他在这里不仅大开艺术眼界,重要的是受到规范、系统、严谨有序的学院美术教育。

“学院”一词在拉丁语中是“正道”之意,在学院里传授的技艺都是历史上最伟大艺术家的艺术创造经验,瑞敏君经过学院的美术教育和训练,奠定了他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对景写实的能力培养是日后作为创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功,可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地熟练塑造艺术形象。

瑞敏君在油画系的导师都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培养起来的,他们在那文化艺术自由创造的时代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观,主要分成传统写实和现代表现两大派别。在革命和建设时代,文艺方向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因此以俞云阶、张隆基老师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主张走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师生大都沿着这条道路进行教和学。而以吴大羽和周碧初等推崇的现代表现艺术理念和画法在当时受到了制约。这两种艺术观念在不同时期,先后深刻地影响着瑞敏君的艺术学习和后来从事的艺术创作。

在那个时代,大学毕业从业是由校方统一根据需要分配的,瑞敏君的成绩和表现分配至当时最好的创作单位上海油画雕塑院,并担任油画组长、从事专业油画创作,这是所有学习绘画的年轻人最理想的通往成功的画家之路。瑞敏君极为珍惜这个创作条件,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与同仁合作,独立创作多幅有分量的革命历史画和人物肖像画。他敏锐地把握不同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他用细腻的笔触、柔和的色调刻画女性形象,而用粗犷沉着、稳健肯定的大笔触描绘老人的肤色、衣着质感,这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得心应手的油画语言是很难塑造出来的。

重树艺术风格

邱瑞敏成长发展于新中国,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艺术家,所以邱瑞敏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理念、艺术表现手法都自觉忠诚于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用艺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但是随着开放的时代发展和现代社会给人精神带来的各种影响,写实主义艺术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自身的发展也需要随时代而变革。傅抱石就说过: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单纯的写实主义表现语言已不能完全适应艺术家内在精神的传达,作为一位有思想和追求的画家,瑞敏教授深思如何从固有的传统观念和画理画法中走出来,走向变革创新发展之路,唯一的方法就是深入生活。对他来说,生活不仅是社会现实和自然,更是走出国门深入到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中诞生的现代艺术母地:欧洲和美国。他有幸几度出访美欧学习和考察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理念和方法,此时,他回忆起当年在上海美专学习时,秉持现代艺术观念的吴大羽和周碧初老师的教诲,促使他觉醒和顿悟,必须从传统中走出来、走进现代,寻求新的理念,对生活和艺术生发出新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新的表现语言,重新建树自己的艺术风格。

中国群体美术教育始于20世纪初时,一群青年艺术家通过各种途径东渡日本,西赴欧洲,学习研究西方美术,依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观,选择学习西方不同的艺术流派,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几乎全部学来,归国创办美术教育学校、培养了具有不同观念的美术学子。在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中将传统书画与西画并列、并行、并重,甚至并学,这使学生具有中西两种艺术理念和画法技能。西方的古典传统是在“模仿”理论指导下的写实主义道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走进现代,诞生了表现性的现代艺术,而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是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思想情感为追求的表现性艺术,在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行中庸之道。西方由传统走进现代,如毕加索所言是彻底“决裂”。在中国,表现性绘画书写的艺术形象如齐白石所概括的那样:太似则俗,不似欺世,似与不似。从某种角度上看东方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西方现代艺术创造,因此中国画家接受西方现代主观表现的艺术理念并不困难,只是在选择题材和使用的画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景语皆为情语

瑞敏于20世纪末意识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创作必须探索从传统走近现代,他很谨慎,首先是题材的转换,过去以人物画,尤其以主题性人物画为主的创作转向风景静物画创作,来探索观念和画法的转变尝试。他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充分发挥印象主义对自然现象的主观感觉,不再追求对象本质特征的反映,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经验在写生对象时着意于发现对象景物的内在精神气质的想象,用“看”,抓对象的物质性感觉,用“想”,抓对象的精神气,运用感觉到的色彩和线的变化抽象意味美和精神美。所谓“抽象”是用表现材料的色彩和线条构成的美感和形态塑造,给予单纯的表象以更多的理解和可能性,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广泛的表达。油画家对色彩的认识和感觉是很特殊的,绘画中的色彩是征服眼球的诱惑物,它给予自然以生命,它在画面上起视觉的音乐效果,所以擅用色彩的画家是音乐家、诗人。

瑞敏在风景写生中追求一种更加自由的洒脱放达。将客观的自然物性和画家寄予物的精神性相结合,借对物的表现传达自己某种思想情感;在对自然的观察中,将中国传统的动观寻求对象的精神特征,与西画的静观取物的形态特征相结合;将对象的缤纷的色彩与对象物质形态的线相结合;将景物与画家投入的情感相结合。瑞敏运用沉稳有力的笔触、浓郁大块的色彩、强烈粗犷的墨线,营造朦胧有无的画面意境,流露出深重有力的视觉力量感,借以传达他的理想和思想感情。他的风景写生创作过程是深入自然,触景生情。将自然素材升华为表现题材,借景抒情,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投入所选择的题材之中,进而使用不同的图式、笔触,色彩、线条语言塑造画面上不同的艺术形象,借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艺术形象就成了画家的精神符号,正如清人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为一,这种写生创作方法是符合我们民族艺术“天人合一”观念的。在我看来,瑞敏教授的风景写生创作是中西艺术理念、画理和画法的交融,是从传统写实主义走向现代表现主义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中国写实油画传统走近现代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就这个审美感觉,也可见得邱瑞敏教授从传统开始走近了现代。

我理解真正的现代艺术是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形象,艺术家运用几何图形、线条、色块任意解构自然,将自己从认知自然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社会观、自然观、美学观中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地去探索自己所向往的任何视觉方向、体验或直觉。这种艺术是纯粹的形式主义,虽无害也无益,它在我们今天的艺术世界,可以存在,但不提倡。(本文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享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终身荣誉)

展讯

“拾意之行”邱瑞敏油画写生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1月22日

地点: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邻里大道1号 中琅艺术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