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盼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 如何让CityWalk贴近学生? 今年中考体育还要考吗? 闹矛盾怎么办?建好后怎么管?
第9版:上海两会/话题 2024-01-25

闹矛盾怎么办?建好后怎么管?

市人大代表支招老房加装电梯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

老房加装电梯,已连续多年被列为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上海要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完善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不断推进,老房加梯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也解决了许多社区“悬空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的下楼难题。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凸显。加梯时,如何妥善化解居民矛盾?加梯后,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保障,让居民的幸福感可持续?上海两会现场,多位人大代表递交了相关建议。

立法明确流程,小区规划改造应与加梯并行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侯丹华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多层砖混结构居民楼,这些小区的配套绿化、道路、停车位、残疾人无障碍等设施,都因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在这些小区加装电梯,需要作科学合理的考量,否则可能会让本就局促的居住条件‘雪上加霜’,更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打破原本平静的邻里关系。”

“到底应以本栋楼宇的居民意见,还是以小区全体居民的意见,来作为加装电梯的最终决策?怎样的决策流程,才是相对公平合理的?目前还存在疑问。”侯丹华说,目前普遍由本栋楼宇居民来做是否加梯的决策,但这一决定往往可能会影响全小区居民的利益,例如影响采光、减少停车位、遮挡视野等。侯丹华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先天不足”的小区强行加梯,还会产生安全隐患。“例如,有一小区加装电梯之后,原有道路变成不足1米的狭窄通道,加上有电梯遮挡,车辆或行人交会时存在盲区,容易发生碰撞。”

“以上这些矛盾的起因主要还是目前立法上尚未明确相关规定,使居民各执一词。”为此,侯丹华建议应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明确相关标准和流程,包括加装电梯可行性指标、决策流程等关键性环节。再者,侯丹华认为,老旧小区的规划改造应与加装电梯并行,应该“先规划,再加装”,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而对于无法加装电梯又有迫切需求的小区和居民,她建议可采取多种渠道来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例如探索政府主导的房屋置换等。

电梯加装后,尽快建立“物业+专业维保”共管模式

“我们殷行街道第一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是2016年启动的。七年过去了,后续怎么管、谁来管,成为居民们直面的现实问题。”市人大代表、杨浦区殷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邱红告诉记者,随着全市电梯加装的数量越来越多、使用年限逐步增加,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保障做好加梯的“后半篇文章”,亟需提前谋划思考。

邱红说,尽管加装的电梯已成为住宅的一部分,但却没有明确规定纳入小区物业统一管理,还存在后续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居民对后期维护的预期有落差等现实情况。“质保期内的电梯如果发生故障,还能够找到代建单位负责;电梯工程质保期结束后,如果物业公司不能及时接续管理,加装电梯的后续管理只能由业委会自己承担。但由于专业能力不足,业委会有的无法及时排查质量问题,有的发现问题也无处委托维修。”邱红说。此外,由于小区内加装电梯对应多家实施主体及使用单位,安全监管的难题也切实存在。“我们在调研走访中发现,部分以业委会申请登记的电梯,由于没有电梯中控监控室、没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没有24小时专人值守,应急救援报警通话沦为‘装饰’,经常存在失联状态。”邱红说,这样的电梯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尤其出现人员被困情况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响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对此邱红建议,市房管局等有关部门应提前谋划,研究系统性的政策措施。

■ 责任主体方面,建议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加装电梯后续使用的管理责任主体,指导物业公司主动对接代为履行管理责任,积极参与电梯日常保洁、日常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

■ 工作机制方面,建议在《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框架下,针对加电后续管理进一步研究出台实施办法,广泛听取意见。

■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后,建立“物业+专业维保”的共管模式。此外,也可专门开设管理账户,用于电梯维保及公共维修、更新。

■ 引入智慧化监管平台。依托电梯综合大数据管理平台,将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单位串联,数据实时同步,并对接电梯救援站点,提升电梯救援应急速度。避免低价竞争带来的虚假维保、层层转包等现象带来的安全管理隐患。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