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把方便乘客放在第一位 助力宫颈癌全程预防诊治 提升语文素养重于试卷难易 求知,从课堂转到科考船上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02-02
海洋大学留校本科生开展“假期海洋实践”

求知,从课堂转到科考船上

研究生徐豪(左二)和储莫闲(右一)在指导本科学生分辨鱿鱼和章鱼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东海之滨,芦潮港内,江雾朦朦。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的几名本科生登上停泊在港的我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好奇地打量着。

假期已至,多数小伙伴已踏上回家旅途。为了让留校学子的寒假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为“淞航”号龙年再探深蓝作准备,在“淞航”号科考团队首席科学家叶旭昌副教授的带领下,本科生们登上船,熟悉海上生活。

大三学生卢郭钦,去年秋天已出过海,在近海的拖网实习让他觉得乐趣十足。自己学习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前身是捕捞学,大有名堂。克服了晕船,见到波澜壮阔的大海,看到课堂上的知识变成一网网渔获,他更加坚定了毕业后从事远洋渔业的决心。

两位师兄将本科生们引入船上的海洋生物实验室,实验台上,摆放着两只鱿鱼,“鱿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们捕食鱼类及甲壳类,也是鲨鱼、金枪鱼等高等海洋掠食者的美味佳肴。”叶旭昌补充说,实验台上的是鱿鱼中体型较大的茎柔鱼,生长速度较快,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使其拥有着较大的资源量,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这是鱿鱼还是章鱼,怎么区分?”卢郭钦提问。

“长着8条‘腿’和圆脑袋的是章鱼;长着10条‘腿’、肉鳍长在身体末端的是鱿鱼。”师兄耐心解答。

“00后”大一学生高博瑞来自委内瑞拉,这是他第一次登上科考船,激动不已。戴上实验手套,他在师兄们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学起鱿鱼解剖,“学校有自己的船,还能在海上做实验,很酷!”他竖起大拇指。

“海洋环境数据很关键,气候变化、海水环流等,对鱼类栖息地和渔场都会造成影响。”在水文生化实验室,叶旭昌指着一台设备告诉大家。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中,常听到的一个词叫CTD。通俗地说,这是指用来采集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参数的设备,同时还能采集不同深度水层的海水样品。

大一姑娘韩玉娥来自青海,家乡前几日还有余震,家人目前只能住在帐篷里,便让她留在上海过年。她从前就对那片蔚蓝挺憧憬,上船后才知道,海洋不仅有浪漫,也处处藏着危险。“能在大一就了解科考船上实验是怎么开展的,对自己了解专业非常有帮助。”她说,“如果未来有机会,很期待能上船去大洋进行资源调查。”

船上生活还讲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厨房为大家备好了面粉和肉馅,老师、同学一起其乐融融包起饺子。高博瑞第一次尝试,有些笨手笨脚,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渐入佳境,“我很期待过年,会好好感受下中国的龙年新春。”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