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首届“上海好书”一百种发布 上博东馆迎来首个“奇妙夜” 歌舞团舞蹈演员今“大考”
第10版:文体汇 2024-02-03

上博东馆迎来首个“奇妙夜”

带参观者沉浸式看懂“星耀中国”

自得琴社现场演奏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的第一天,市民游客的热情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降低。昨晚7时,一场艺术表演与文物导赏交织的“星耀中国·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吸引大批观众和网友,纵览全球首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的模样。

春秋易度,岁月忽晚,这才开始了解东坡“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之意……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用一曲契合夜晚主题,又带着历史沉淀的民乐合奏《拾眠》,拉开了“奇妙夜”的序幕。

随后,跟随一众考古专家、学者的生动讲解,现场嘉宾和线上观众一同走进东馆“开放三部曲”之一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现场。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讲解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极具特点的“纵目”造型,以及古人制作面具采取的分铸、嵌铸等方法。上海博物馆青铜修复专家张珮琛和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嘉麟则分别详述了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和竖披发青铜人像的文物出土、修复和保护的过程。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给大家解读了象征着良渚文化的十节玉琮为什么会在比良渚文化晚了1000多年的金沙遗址被发现。朱章义介绍说,良渚文化的神权思想也影响到了古蜀人,所以这件玉琮一直被持续使用,传到金沙先民的手里,这件玉琮已经是一件1000多年前的“古董”了,他们将其视作“国之重器”“沟通天地的神物”,在古蜀国的重大祭祀活动中使用,因此被埋藏在了金沙遗址祭祀区。

穿插在专家导赏之间的,则是艺术家的表演。和四川三星堆文物一同远道而来的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川剧变脸表演,动态的非遗表演与凝固的青铜器一起,展现着巴蜀大地神秘而又独特的文化魅力。浙演·浙江歌舞剧院的群舞《良渚·遐想》让人们走近良渚文化,仿佛5000年前的天、地、人、物也不再遥远。最后,女高音歌唱家黄英的独唱《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为这个奇妙的夜晚画上绚烂的句号。

网友评论:“博物馆的导赏活动体验过很多,有表演的是第一次看,感觉艺术演出能够烘托氛围,更形象地展现文物背后的文化,帮助我更沉浸式地读懂文物。”家住浦东的Lanki还在下班路上就以手机关注这场直播:“现在东馆开了,能在离家更近的地方观展、参与活动真的太好了。”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