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音乐会现场 记者 王凯 摄
开幕音乐会现场 记者 王凯 摄
曲目《茶色》演出现场
天幕半开,能看到剧场依傍着浦江水;天幕上打着电脑编程使用的Python语言以及古诗词:“笙者生也,日升破晓,东方风来满眼春,此谓《东方既白》”。台上,吹奏笙者开始演绎由AI作曲的曲目《东方既白》……昨晚,全国首台AI创作的民乐音乐会——《零·壹|中国色》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为今天闭幕的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画上一个新意迭出、中西合璧、展望未来的感叹号。20多天来的丰富展演与春相伴,与乐同行。开幕演出350余人的阵容、66台主体演出的数量、30%的国际交流演出比例,均创下了历史最“新”纪录。
AI作曲
让国色也能听得见
《零·壹|中国色》是由上海民族乐团与腾讯音乐联合出品,由AI算法先出具小样,然后由民乐演奏家反复调整,共同完成最终呈现的音乐会。AI破除了人类作曲家的“习惯思维”;民乐演奏家则丰富了AI的曲库和“理解力”。例如,起初要求AI为笙作曲时,听起来的感觉像是管风琴——即便这两件乐器确实在构造上有相似之处,但是民乐还得有“中国味”,所以要依照音乐家的建议进行调整。AI作曲让“如泣如诉”的二胡也在爵士调调下演奏出切分音符——这是在以往的民乐会上“闻所未闻”的。AI还让阮重奏听起来有一点像是夏威夷吉他重奏,呆萌可爱……
与此同时,每支曲目都由中国传统色泽的名称“统领”,国乐与国色相辉映。曲目《松花》,由笛与箜篌的“对话”构成,管弦唱和,轻如松花落金粉。曲目《娇红》凸显的是古筝娇俏飒爽的一面,不仅古筝站着弹奏,还有电音配置强调节奏感。曲目《菡萏》,由一群着粉色衣裙的姑娘,弹奏阮。曲目《玄天》(见下图)则是中国鼓的最强音,剧场地板都在震动。曲目《茶色》则是唢呐与架子鼓、电吉他的重金属风,震撼全场……国乐与国色的融合,让中国色也能听得见。
新人新作
让经典重现咏流传
新人新作,始终是“上海之春”不变的主题。开幕演出《浦江春潮·启航新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音乐会》就绝妙地揭示了这一主题。序曲,是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的“新人新作”——吕其明作曲的《红旗颂》。这一年还有一部“新人新作”——就是昨今两天复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按上芭团长辛丽丽的说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跨界、创新了——《白毛女》的文学顾问是戏剧大家黄佐临;反派的肢体动作参考了京剧的手眼身法步……”如今,该剧已经传承到了第九代。
推“新人新作”,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典名作。求新的本质,是求经典。“上海之春”为音乐舞蹈“新人新作”提供了持久的支持。今年“新人新作”版块就有10台节目。“艺青春——新时代优秀钢琴作品音乐会”“轻听江南——上海轻音乐团音乐会”以及颇具人气的“江南好——自得琴社江南丝竹新国风乐集”等均是一票难求的音乐会——市场也期待有更新更好的作品。假以时日,“新人新作”终会酿成甘醇的美酒。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