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
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今天落下帷幕,但是弓弦激荡出的回响,依然余音绕梁——远不止三日。这里既是力推“新人新作”的舞台,也是不断“经典重现”的平台。对于经典名曲、名家大家的演绎,就是传承、纪念与发扬。“新人新作”与“经典重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在20世纪中国胡琴音乐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位贡献杰出、声名远播的艺术大师,二胡独奏家闵惠芬名列其中。本届“上海之春”期间,上音学子举办了“纪念闵惠芬二胡音乐会”。
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音乐世家的闵惠芬,13岁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破格录取,17岁在1963年第4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后迅速成长为全国胡琴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由她首演的《长城随想》《新婚别》《夜深沉》等作品,经过她出神入化的演绎而享誉国内外乐坛;由她改编创作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忆江南》《寒鸦戏水》《游园》等作品,也已成为现代二胡音乐文库中的一部分。
纪念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听松》,闵惠芬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比赛的首轮比赛中,正是演奏这首作品并顺利进入下一轮,最终赢得一等奖,在她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也曾无数次演奏过这首二胡名曲。由唐彬淳(指导教师霍永刚)带来的《听松》,演奏者注意发挥乐曲特有的铿锵节奏和多变弓法,以表现音乐中的自然气息与人物的内心世界。
闵惠芬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充满了深厚感情,她晚年所改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多数出自传统戏曲、曲艺或民间器乐。《游园》是汤显祖昆曲代表作《牡丹亭》中的著名唱段,闵惠芬在这部改编作品中融入了她的“器乐演奏声腔化”理念,以二胡特有的演奏技巧,使原作的精神情感得以拓展深化,也体现了她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追求。纪念音乐会上的《游园》由杨静怡(指导教师陈春园)携手张明艺、王璐璐、刘馨怡三位同学合奏,他们的演奏气息悠长、风格细腻、合作默契,体现了昆曲优雅端庄的气质。
在20世纪中国二胡音乐的曲库中,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以其史诗般的气魄、强烈的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对二胡表现力的深入拓展而独树一帜,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部宏伟协奏曲诞生的过程中,作曲家刘文金与演奏家闵惠芬的合作堪称默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他们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纽约时,就在联合国大厦中巨幅的中国长城挂毯前,共同萌发了以民族器乐形式讴歌长城及中华民族历史的强烈愿望。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协奏曲是在两位艺术家的“精诚合作”下诞生的。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部协奏曲于1982年第10届“上海之春”首演之际,闵惠芬正经历她人生的重大挑战,5年间的6次大手术和15次化疗虽然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却并未摧毁她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自1982年5月首演这部作品后,一度中断演奏的闵惠芬在几年后奇迹般地重返舞台,并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艺术的执着,不仅多次演奏这部对她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协奏曲,并将其推向了世界舞台。由朱婧(指导教师汝艺)演绎的《长城随想》第三、第四乐章,是纪念音乐会上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之一。
闵惠芬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现代民族音乐,此次上音学子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再次奏响这些乐章,是重温,更是传承,象征着由前辈大师以弓弦鸣响的音符,将会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