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文创“出圈”:让文物“活”起来  让生活美起来
第15版:创见 2024-05-18

文创“出圈”:让文物“活”起来 让生活美起来

上海博物馆餐厅的“对话达·芬奇文化套餐”

“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联名文创咖啡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甜品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饮品

浦东美术馆展览文创

浦东美术馆与其他机构联合打造的“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定制装置

鲁迅纪念馆可现场制作的“唯实”漆画扇

鲁迅纪念馆可拓印的藏书票图案

“乔治·莫兰迪展”文创周边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盲盒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文创

陈 琳

展览不仅要好看,还要好买、好玩、好吃——观展之后,买上几款心仪的“周边”爆款,坐在展馆里,喝上一杯大展特调咖啡茶饮、品尝一块展览限定的甜点,和同伴玩一局衍生游戏,或者亲身体验展品工匠手作,已然成了申城当下一批文博场馆的观展“标配”。——编者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围绕今年的“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各大博物馆纷纷为“文博迷”们准备了“文博盛宴”。事实上,申城不少知名文博场馆已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研究作用贯穿于日常,打破“冰箱贴、环保袋”的常规思路,不仅以绣花的精细功夫不断打磨、解锁文创设计和展品“联名”的高级“玩法”,更是将一个又一个新鲜有趣的创意融入体验环节,与观众“花式”互动。

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手法,让观展体验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悠长历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殿堂级美学的研究成果在都市生活中“生根发芽”。

打破常规,形神皆“联名”

前不久落幕的上海博物馆“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仅是因为中西融合的展现方式。上海博物馆文创团队从展品中提取灵感再创作,一口气为观众带来了“匠心物语”“中西融会”和“大师的新意”三大系列30多个品类200多种文创产品,数量蔚为壮观,其中不乏凭借造型、功能、内涵与展品深度契合而破界破圈的爆款。

“中西融会”系列中就有一款以中式古典宫灯为原型的纸雕宫灯,灯面选取了8幅展品,底部以达·芬奇《维特鲁威人》整体造型和线条的雕刻透光,亦古亦今的视觉效果引发了人们对中西合璧的全新理解。

在展览期间,还有观众在上海博物馆餐厅拔草了“对话达·芬奇文化套餐”。这仍然是从展品中汲取的灵感,“鹰嘴豆炖鸡”配苏式腐皮的主菜,意大利奶冻和姑苏地区传统的糖藕、酒酿结合的甜品,让孕育巨匠的佛罗伦萨和滋养大师的江南在人们的舌尖相遇,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跨越时空的中西对话,就这样在观众心中激荡起了共鸣。

无独有偶,在中华艺术宫观赏“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可能不仅会捎上一套保留原作构图风格和画作细节的系列文创“都市之恋”,还会选择到馆内艺术咖啡店点上一杯大展特调咖啡“青岛红楼”,配上一块“春归何处”蛋糕。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攻略,道出了不少观众的心声:“这些与展品深度关联的文创不仅能带回家,还能用味蕾来感受,以后回想起大师作品时,记忆中还伴随着这些特别的味道,这是特别难忘的体验,让人收获感满满。”

打破常规,与展品“联名”做到“形神聚合”有深度,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是设计团队对展览文创周边“精益求精、反复磨合”的研发态度。从当年在董其昌大展期间推出“联名”糕点、咖啡,到如今在中西交融中跨界寻找灵感,经历多年实战,上海博物馆文创团队在拿捏创意的细节上已显得驾轻就熟。而中华艺术宫能做到文创与展品“形神聚合”,显然也是经历了多番打磨。

还有一个例子,此前,“乔治·莫兰迪”展登陆上海久事美术馆,馆方设计团队紧扣展览内容,从“作品原画”“莫兰迪流行色”以及“画作静物”三个角度切入,开发了100余款衍生品。其中,一款运用莫兰迪的原画作为核心元素的多层文件夹相当热销。馆方研发人员介绍:“我们自主设计出7层收纳功能,因为没有可参考的模具版型,整个设计研发经历了不下20轮,反复切割、一个多月的调色校验,其间还因为预防拼接工艺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全盘推倒重来。”由于研发团队精准把握了每一个创意细节,这款赶在展览开幕前最后一天交付,与展品内容、美学内涵高度契合,兼具实用收纳的文件夹,成了很多人“留住”观展美好体验的爆款。

体验升级,文创本“无界”

人民智库2023年发布的《公众对于文创产品的认知与期待调查报告》显示,65.82%的受访者会因为“感受文化意涵”触发文创消费动机;68.95%的受访者认为成功的文创会给人们带来愉悦体验;而愿意为考古体验式盲盒、解谜游戏体验类买单的受访者高达45.31%。

事实上,随着申城社会大美育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博场馆,其中许多人已经不单单满足于观赏展品,注重细节和过程之美的他们,更希望达成一趟沉浸式的全方位体验之旅,甚至满载而归。

时值国际博物馆日,鲁迅纪念馆在营造升级体验感上下足了功夫。在今天的“博物馆奇妙夜”,观众可以选择现场制作“唯实”漆画扇、拓印伟人故里的专属印章,一起醉江南、忆伟人;也可以印制一张属于自己的藏书票图案,或是扮演身怀技艺、“手不释书”的《永乐大典》装帧工匠,抑或是亲身感受鲁迅藏笺手账的制作过程。打破展览“边界”,让观众眼脑手并用,获得全身心体验,在鲁迅纪念馆中度过的时光不负“奇妙夜”之名。

实际上,上海的不少展馆都已经在升级体验感上迈出大步。上海博物馆为配合之前的“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就曾推出过“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盲盒”,把玉琮、玉璧、陶盉等崧泽、良渚文化中典型文物的形象“藏”在盒中,让人们在娱乐把玩之中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惊喜与不易。彼时,上海博物馆还在展馆大堂针对孩子举办考古盲盒现场体验活动,“小小考古学家”一起在大大的博物馆里,用手中的一铲、一刷、一竹签“挖呀挖呀挖”,吸引了不少观众饶有兴致地旁观。

浦东美术馆则将“联名”文创研发的触角伸向了展馆之外。在“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展览登陆美术馆之际,馆方团队与其他机构联合打造“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定制装置,放置于大堂,还开设手作艺术沙龙,在陆家嘴商圈进行文创周边巡回展,把艺术变成近在咫尺的社区体验,用“联名”文创在现代都市开启一场巴洛克艺术之旅。

一杯咖啡、一窗风景、一方手工体验作坊、一件国风佳礼,与展品心意相通、形神相契的“联名”文创,在与文博场馆创新不断、观众体验频频升级的合力之下,“美美与共”,造就出欣赏艺术、了解历史、学习文化的崭新“打开方式”。凭此再度“出圈”,对于海派文博文创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重新定义艺术在生活中的角色的开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