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广告 “跑得快”板块在等“跑得慢”板块 超长期特别国债昨起开闸发行
第8版:新民财经 2024-05-18

超长期特别国债昨起开闸发行

具有利好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等五大助益

昨天起,备受关注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告,此次发售将从5月持续到11月。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均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特别国债于5月17日首发,20年期、50年期特别国债将分别于5月24日、6月14日开始发售。

发过几次特别国债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词,超长期、特别、国债。

超长期,指的是期限。在债券市场上,一般认为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债为“超长期债券”。和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能够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

特别,说的是资金用途。它是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资金需要专款专用。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次提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所以也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

据了解,我国分别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发行过特别国债。最近一次,即2020年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以应对新冠疫情冲击。

市场影响十分深远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指出,从此次国债的发行安排来看,有以下几点信息值得关注:

一是明确了特别国债的招标时段,5月17日首发,至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发行22次,呈现小额频发的特点,有利于避免因集中发行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二是从招标安排看,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应为市场化发行,而非定向发行。一方面,体现了推进债券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决心;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发行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且从发行次数看,以30年期为主,符合市场预期。超长期限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更好匹配长期限项目融资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对长期限项目的资金保障能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撰文指出,从今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中央针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从政策效果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兼顾了短期和长期,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此举将带来多方面的利好:利好内需扩张和经济增长、利好长期高质量发展、利好地方财政休养生息、利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利好个人财富保值增值。

个人投资者也能买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个人能买吗?

据了解,今年以来财政部发行的几期储蓄国债,以及个别地方银行首次通过柜台向个人投资者发售的地方债均遭到抢购,“一债难求”的局面较以往更甚。对于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不少个人投资者也密切关注,关心能否参与购买、如何购买、风险收益如何等。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和机构都能买,可以在银行柜台、线上平台和证券市场购买,而且可以流通和转让,不必担心一旦买入必须持有30年或50年才能到期兑付。”有业内人士指出。

财政部官网昨天也发文表示,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具体购买操作按记账式国债购买流程办理。

具体来看,欲参与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名单可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网站查询,网址:https://www.chinabond.com.cn/gt/gtyw_ltszq/ltszq_yywd/)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名单可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查询,网址:https://jg.sac.net.cn/basicPublicityPub)购买。

个人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可以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也可以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一定债券品种供投资者购买,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其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证券公司App购买。

关于投资收益方面,财政部指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持有到期,均可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