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上海精卫中心重性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中心上午结构封顶 “科普网红”也能评上研究员 科学家走元宇宙红毯 回溯城市向“新”之路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05-18

科学家走元宇宙红毯 回溯城市向“新”之路

上海科技节上午开幕 年度嘉年华上演

科技教育工作者和明日科技之星走上红毯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科技明星”闪耀红毯

“元宇宙”+科学+红毯,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今天上午,2024年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

一年一度的科学家红毯秀上,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款款走来,大国工匠、科普网红、科创精英携手同行。共20多位“科技明星”走上掌声鲜花铺就的红地毯,穿过元宇宙打造的科学幻境,在带来一个个卓越科技成果的同时,更绘制出一幅幅穿越未来的科学蓝图。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力博士首次走上科学家红毯秀。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他,为了这次属于自己的红毯,精选了一套西装,还特意配上了一款印花领带。

“华领医药历时10年研发成功的核心产品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是全球首创的糖尿病创新药品,是中国在重大慢性病领域药物研发历史上的重大突破。”立足上海张江,陈力不仅攀登至个人创业的巅峰,更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全球首创的中国新药。“我们有信心为上海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人形机器人赛道如火如荼,智元机器人创始人之一彭志辉在红毯秀出“科技博主”的本色。“有幸和众多科学大佬同台”,让他既兴奋,又备受鼓舞。作为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人称“野生钢铁侠”的他透露,下半年有望发布最新的智能机器人力作。

今年,走上科学家红毯秀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李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教授,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胡宏……

沉浸领略科学之美

由上海市科委首创的科学家红毯秀,自2015年以来,已经成为上海科技节经久不衰的亮点之一。今年的科学家红毯秀上再次出新,首创元宇宙红毯,这也是国内首次尝试多场景的元宇宙红毯的直播创新。

通过AI(人工智能)结合XR(扩展现实)的可视化技术、无感知动态捕捉、2D转3D重建技术,实现传统的实体红毯与虚拟的元宇宙红毯之间的切换,带领观众从红毯走进专属每一位科学家研究领域的元宇宙科学世界,观众可以通过现场互动与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和图文直播,沉浸式了解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和成果,领略科学之美。

上海科技节创办于1991年,是全球第二个、全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办的科技节,历经33年发展与沉淀,影响力越来越强,公众参与越来越广,已经成为连接上海市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市民朋友的科技盛会、盛事、盛典。

展示上海科技底蕴

科学家红毯秀之后,普通市民和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还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完成了一场迷你“TED秀”——“Tech-Walk”上海向“新”之路,尽展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科技底蕴,以及历久弥新的创新热情。

其中,由科普讲解员带来的上海科技文化底蕴之路,集中展示了一条上海“科考”之路。比如明复图书馆,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公共科技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它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学社发起人之一胡明复(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比如杏佛楼,也是以中国科学社发起人之一杨杏佛命名,这里曾经诞生了原子弹制造关键技术之一“甲种分离膜”;比如浦东老港探空火箭纪念碑,这里是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T-7M发射成功的纪念碑,1960年毛主席曾经在上海亲自观看了T-7M火箭……

走过科学家红毯,“踏浪”城市科考,从今天到5月31日,一场全市规模的科技嘉年华将在大街小巷,展示科学的魅力;全市2000多场科技节活动,将全方位激发公众的好奇心。与此同时,科技节期间全市共有近270家科普基地开展科技节特色科普活动,其中47家科普基地向广大市民朋友推出特别优惠价。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