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伊朗调查总统坠机事件军方称未发现蓄意破坏 特朗普被定罪  对大选有影响吗? 34项指控全部成立特朗普被裁定有罪 西方社会心态:不安逐渐变成愤怒
第10版:国际新闻 2024-05-31
以色列完全不听劝 持续加大对拉法攻势

西方社会心态:不安逐渐变成愤怒

以军轰炸后的拉法难民营一片废墟

示威者在白宫外集会,呼吁政府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新华社 发

以色列不顾舆论压力,近日持续对拉法加大攻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尤其是西方社会。有评论说:“国际社会对此感到不安,而这种不安已逐渐演变为愤怒。”

以坦克开进“安全区”

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军队空袭拉法难民营所用炸弹由美国制造。然而,美国政府仍不承认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已逾越美方口中“红线”。在拉法郊外避难的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布·伊斯梅尔刚刚经历了“恐怖之夜”,以军正在猛烈空袭和重炮轰击的支持下继续向城市深处推进。伊斯梅尔听到爆炸声不断,以色列的战机和无人机在空中盘旋。

以军的坦克甚至开到了最近刚刚被指定为“安全区”的区域,刚刚找到安身之所的难民不得不再次奔波、寻求庇护,但在加沙,根本没有安全的地方。“感觉很疲惫,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该去哪里。”一个男人拖着仅存的一点家当走在拉法街头。

根据拯救儿童组织的说法,以色列在最近4天内对拉法“安全区”发动的袭击,造成至少66人死亡,其中不少是妇女和儿童。

欧以关系急转直下

据央视新闻报道,面对拉法日益严峻的局势,超过50名联合国专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军对加沙难民营的空袭,呼吁采取“果断的国际行动”,包括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和武器禁运。

同时,一张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图片中央是由浅色帐篷排列成的“所有目光都聚焦拉法”字样。这句话来自世卫组织驻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办事处代表理查德·皮佩尔科恩今年2月的声明。截至29日,在社交媒体“照片墙”上,这张图片已经被转发4040万次,在X平台和TikTok上也被大量网民分享。

西方世界对以色列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分析人士认为,“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持续的攻势感到不安,这种不安已演变为愤怒。”“欧盟同以色列的关系急转直下。”

28日,西班牙、爱尔兰和挪威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三国驻约旦河西岸的代表处或将升级为大使馆。此前,欧盟会议上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制裁以色列的讨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支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申请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的逮捕令,并称卡里姆·汗“遭到了猛烈的恐吓”。

西方媒体不再遮掩

而随着以色列的行动激起国际社会更大的愤怒,西方媒体也不再为其遮掩,卡里姆·汗的遭遇不过是以色列长达十年来阻碍、干预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的冰山一角。

有报道称,国际刑事法院前首席检察官法图·本苏达2015年开始调查巴以局势后不久,就有两名男子突然出现在她荷兰海牙的家门口,将一个装有数百美元现金和写有以色列电话号码纸条的信封交给本苏达。分析认为,这或许是以色列向本苏达发出的警告。

随着调查的深入,本苏达同巴勒斯坦人权组织的通信遭到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监听和拦截。而当本苏达2019年宣布结束初步审查,并称她有“合理的依据”证明以色列犯下战争罪行之际,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约西·科恩亲自下场,试图说服她停止调查。当时,本苏达正在纽约与一位非洲国家的总统会谈,然后工作人员被要求离场,科恩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门口。

意识到本苏达“不听使唤”之后,科恩威胁对方如果继续下去,那她的职业生涯将“面临后果”。与此同时,以色列利用与西方外交官的关系展开了针对本苏达本人及其家人的诽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认为,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谈判或许是以色列未来“收手”的一个出口。一方面巴以双方事实上都想停火,另一方面外部形势对以色列不利。但与其说是欧洲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急转直下,不如说它们与以色列本届政府的关系恶化。要想实现停火,不仅是以色列同巴勒斯坦之间的博弈,还牵涉到以色列内部各方力量的博弈。

本报记者 齐旭 实习生 郭汉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