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舌尖上的安全,要“食”刻守护 郑京良 本身自带创新基因 商业航天乘势腾飞
第3版:要闻 2024-06-04

舌尖上的安全,要“食”刻守护

方翔

近日,因被曝“使用过期原料”“椰肉丁闻到馊味才废弃”等问题,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被推上风口浪尖。今年3月,上海消保委就曾点名茉酸奶,对其芒果酸奶奶昔的高脂肪与高糖分提出质疑。“食”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一点也不能松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天气一天天热起来,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即将到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年初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食品安全白皮书》)显示,上海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连续2年未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及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市民对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满意度最高。

肯定成绩的同时,《食品安全白皮书》也指出,相较于饭店、食堂和饮品店,市民对快餐店和小吃店的满意度较低。快餐店和小吃店是街区烟火气的象征,是城市活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提升这些店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呢?淮海中路街道今年计划完成10家小餐饮标准化建设,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指导帮助;对通过标准验收的小餐饮企业予以资金奖励。以软件升级促进硬件提升,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推动食品安全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申城各类食品类投诉举报中,主要反映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商超菜场、饭店用餐等途径购买消费的餐饮食品、水果、饮料、肉制品、禽畜肉及副食品,存在变质、含异物、过期、食用后引起不适、标签标识不规范以及商家无资质生产经营等问题。

严厉打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犯罪,是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的“亡羊补牢”。但要确保食品安全,仅靠“亡羊补牢”还不够,更需防患于未然,督促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者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于一些好的方法也要推广,像美团与市场监管部门形成协作机制,携手开展食安合规治理,通过各方协同开展公益培训、安心餐厅等系列措施,帮助连锁餐饮商家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源自对食品安全情况的认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度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降低,老年人知晓度较低。对此,除了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需要采用传单、宣传栏和讲座等老年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之外,还应在老年人常去的社区食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型食品消费形式,要探索有益的监管模式,像现在比较火爆的“剩菜盲盒”。“盲盒”自带的不确定性和“剩菜”本身的安全问题,可能存在隐患。类似问题,也存在于预制菜、直播带货、生鲜电商中。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食品安全监管,要不断根据新情况采取新措施。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我们应多方携手,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努力使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最满意的安全城市之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