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智慧快餐 工作如蚁  生活如蝶 露天咖啡 随手拍 在什么纸上写作 盛夏的那声焦雷 啼笑因缘弹词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4-08-25

盛夏的那声焦雷

王智琦

夏季,强对流天气增多,城市上空时常会黑云压城,电闪雷鸣,豪雨倾盆。

我对雷声常怀敬畏之心。每当乌云四合、狂风大作时,我总会站在阳台上,忐忑地迎候着雷声的冲击。一般而言,雷声到来前,所有的树梢一律肃静,空气凝滞不动,闷热难挨。突然就有一声闷雷碾过头顶,雨点如注,天空开始了对大地的疯狂灌洗。

其实每个季节都会打雷。春天惊蛰会打雷,蛇虫百脚爬出来,万物萌动勃发。秋天同样能听到雷声;甚至到了冬天,晴空万里,偶尔还会听到雷声,科学家解释是因为云层湿度大的缘故。

对城里人而言,无论哪个季节打雷,走在街上或坐在家里,应该都安全。但那年盛夏的一声焦雷,至今还打在我的心上。

雷有声,电无形。读中学时有工基课,类似现在的物理课。学校设有校办工厂,正儿八经修电动马达。老师上课主要为教学实践,而非理论传授。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暑期制作电动小马达。老师关照,线圈绕好后,用万能表测试一下,再用两节五号电池通电,马达就会转动。我依葫芦画瓢,按老师要求完成了课外作业,向同学借两节电池一试,小马达还真转动了,我高兴坏了。那时“白象牌”电池很贵,即使到中央商场买“赤膊电池”,每节也要5分钱。没有电池,小马达就是一堆元件。一天,雷声渐远,雨势变小,我在家百无聊赖,看到扔在抽屉里的小马达,突发奇想,为何不能把两根电线接到插座里试试呢?直流电是电,交流电也是电啊。插座是黑色胶木材料制作,虎头圆脑,两个金属铜片就在插孔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根电线搭进左孔里,没有动静,鼓足勇气拿起另一根接线搭向右孔金属片,瞬间小马达疯狂转动,火星四溅,一下子停止了转动,飘出一股刺鼻焦味。我赶紧甩掉小马达,脸色煞白,为自己的无知与轻狂。此刻恰有一个闷雷滚过。

我侥幸地躲过了触电之虞,而同学明却因为过于自信,被雷电夺去了宝贵生命。他是个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且动手能力又强的人,中等身材,壮实硬朗,嘴唇上还留着几茬刚发育的淡黑小胡子,很有点个性。那时猛然得知中学毕业可直接参加高考,大家都玩命地读书。明脱颖而出,物理老师尤喜欢他,他大言不惭扬言要考清华大学,将来做中国爱因斯坦。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中学最后一个暑假,那天上午乌云翻滚,雷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猛然听到头顶滚过一个焦雷,带着撕心裂肺的怒吼,紧接着暴雨劈头盖脸打来,又豪爽地戛然而止。我庆幸暴雨没有漫上天井,却有同学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不好了,明被雷劈中,救命车送到医院去了。我们那时都是就近入学,明家也就隔着几条石库门弄堂。他家是搭建的私房,门前围拢着许多人,表情紧张地议论纷纷。原来明在帮隔壁邻居家排电线,安装日光灯。这对他小菜一碟。暴雨来临前,邻居劝明先歇会儿,他表示马上就好。事情坏在他是带电操作。那时没有触电保护装置,那声焦雷滚过时,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邻居赶紧叫救护车,送到虬江路、会文路上的铁道医院,却已回天乏术。那么一条鲜活的生命,停步于奔向清华大学的路上。

很多同学都去送明最后一程。化妆师让他戴上鸭舌帽,嘴唇上那撮小胡子很扎眼,看上去老成了许多。在我们即将跨进18岁成人门槛之际,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更透入骨髓地懂得人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生命才有无限的可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