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唯有水墨最中国
第14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4-08-31

唯有水墨最中国

——探寻“黑神话”动画里的精神根脉

动画《草人》海报

动画《山水情》海报

动画《斗鸡》海报

动画《女娲补天》海报

动画《螳螂捕蝉》海报

动画《山水情》剧照

动画《剑》海报

《黑神话:悟空》游戏截图

伊 莲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独有的动画艺术种类,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审美的水墨丹青、飘逸留白运用到动画创作之中,通过浓淡有致、虚实相呈的笔墨和诗歌般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清灵优雅、气韵生动的画面。它的诞生使中国动画艺术达到了更高的审美境界。 ——编者

灵动的形象、柔美的笔触、自然的大气,在水墨中尽情晕染……不少玩家发现,全球霸榜的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除了高超的游戏设计之外,章节之间穿插过场的水墨动画,也为游戏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视觉效果。而其中,讲述悟空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水墨动画,更是让玩家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这是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致敬和传承,也是通过对水墨动画元素运用的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年轻一代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勇敢尝试。

事实上,中国水墨动画不仅拥有光辉历程,更是经过岁月的积淀和洗礼,厚积薄发,佳作频出,成为世界认识、欣赏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

上海和水墨动画有着深厚的渊源。正在虹口区今潮8弄展出的“超时空对话——上美影‘遗珠’×HiShorts!动画艺术展”,就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探索中国水墨动画的饕餮盛宴。

经典弥新,遗珠夺目;放眼今朝,翻涌新源。美自乐趣生,形神韵俱生,水与墨的交融,一直以无所不包的宽容,描绘出世间万物,既守正又创新,这是独属于中国的美学意境,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独属中国动画的意境之美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中国首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形象取材自齐白石先生创作的鱼虾等,青蛙、鱼虾从宣纸游进了银幕,好评如潮,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之后的《牧笛》《鹿铃》《山水情》,都有李可染、程十发、吴山明、卓鹤君这样的国画大师参与。

尤其是被业内认为是传统水墨动画巅峰之作的《山水情》,影片没有一句台词,却凭借清拔消瘦的琴师、灵动清秀的少年、淡妆浓抹的山水,表达出了“无声胜有声”的悠远意境。时至今日,《山水情》最后一个镜头中的那个背影,仍留在很多人心中:渔童负琴而立,面对的竟是一片空白,随后一个“完”字印章渐渐显现在右下角,为这曲挽歌拉上帷幕,历史借艺术而宣告,琴师已去,山水绝响。

在“美学的力量”交流活动中,国家一级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凌纾老师一语点出了塑造水墨动画美学意境的奥秘:“很多人看《山水情》,第一印象就是画面中有很多空白。中国的绘画强调要留白,就是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这是传承自古人道法自然的智慧,优秀的水墨动画正是通过简约而富有哲理的叙事和画面,带领观众开启精神境界的“走心”之旅。

1984年,拍摄完《风之谷》的宫崎骏和高畑勋来中国观光。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们看到了水墨动画,对其的表现技法震惊不已,以至于人们在宫崎骏后来的作品中常看到留白式布局,透出中国水墨动画的影子。

实际上,国际动画行业对中国水墨动画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因为,包容和创新一直是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关键词。

上世纪70年代,老一代的中国动画创作者融剪纸动画的技法、水墨写意的笔触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于一体,发展出水墨剪纸动画。从1976年第一部水墨剪纸动画《长在屋里的竹笋》开始,到1998年的《雪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拍摄了十多部水墨剪纸动画,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在1980年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奖。

更多艺术元素的融入,不断验证水墨动画强大的包容并蓄之力。

“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导演于1988年完成的《斗鸡》,采用独创的“羽贴”工艺,片中两只公鸡,由真羽毛粘贴而成,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背景则由水墨国画构成,与生动的动作设计巧妙融合,晕染出公鸡殊死搏杀的精彩场面。

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的水墨动画《女娲补天》,采用我国上古壁画、岩画的色彩和人物造型,将从文化遗产广西花山岩画中汲取到的灵感融入影片的美术设计中,以此为载体对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话加以呈现,充分展示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女娲氏无私奉献的品质。

在观看了《女娲补天》之后,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恩斯特·波普尔教授就已经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之处。他指出,在西方文化中,2000多年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其作品《变形记》中就探索了形态转变的主题。女娲在动画中变换形态的表现手法,恰与奥维德的叙述有着相似之处。

中国水墨动画文化根脉博大精深,中国独有的美学意境,跨越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触动人心,激发情感,担当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载体。

不模仿他人,不重复自己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水墨动画能超越《山水情》。但我们不能老停留在《山水情》,超越它,是年轻一代创作者的重要任务。”凌纾、《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等老一辈动画创作者,对青年创作者寄予厚望。

其实,近年推出的国产动画中,常能见到水墨元素的身影。去年大火的《中国奇谭》中的《鹅鹅鹅》,就采用了动画风格,舍弃了“言”,弱化了“象”,“计白当黑,黑白相依”,用大片留白突出主题,逸笔草草,展露丰富的意蕴,给予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成就了不一样的志怪故事。

“遗珠”展览上,也有不少近年推出的水墨动画佳作。2022 HiShorts!动画单元入围作品《剑》,导演张婧琪大量参考了明代画家徐渭和当代画家贾又福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塑造出武侠水墨动画风格。

1988年的《斗鸡》令人惊艳。30年后,青年导演张明哲也创作了一部《斗鸡》,继续从水墨国画中汲取灵感,用国画的细腻笔触以大量写意留白呈现斗鸡场景,通过斗鸡的场面和事件唤起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关系和状态的思考。

张明哲坦言,他之前也考虑过用三维动画等手法进行创作,发现“国画画笔带来的细微笔触,这种美感是无法替代的,最后决定用水墨动画的传统方式去呈现作品”。为了保证画面的原汁原味,动画上色都在宣纸上进行,由动画师一笔一笔手工绘画。

不过,和1988年《斗鸡》表达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题不同,2018年版的《斗鸡》,白鸡和黑鸡对应着正面和暗黑的形象。为了突出各自的特征,在角色设计和笔触选择上,张明哲结合了国画的韵味,白鸡使用了更多晕染比较开的画面,呈现柔软的一面;黑鸡则用了比较枯的焦墨笔触,来表现婆娑、偏阴暗的一面。

六七个月的时间,5个人劳动付出,以4000多幅手稿的工作量完成这个不到5分钟的作品。用张明哲的话来说,他们怀着一心向往做成一件自己心爱的作品的赤诚,完全是靠着一股热情、一股“拙劲儿”往前冲。这也成为当下年轻一代水墨动画创作者的共同写照。

“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用精益求精的极致艺术追求,将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等传统美学元素巧妙融入动画创作,展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如今,青年创作者充满文化自信,也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用东方的艺术审美、超前的思想理念,开启水墨动画创作的全新浪漫探索。写意的笔墨,带着诗歌的韵味和新气象,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光影之间,仍是气象万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