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集中缴费明启动 军训砺青春 流感疫苗已陆续供应沪各接种门诊 开学在即  梦想启航 一景一物讲述医者仁心动人故事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8-31
吴孟超院士生前办公室首度公开

一景一物讲述医者仁心动人故事

今天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102周年纪念日。吴老生前所在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次公开了吴老生前办公室。

门诊大厅二楼,一间没有挂牌的办公室里,朴素的装修,简单的办公家具……老式日历永远停在2021年5月22日——这是吴老离去的日子。进门的衣架上挂着白大褂,衣襟上别着党徽,党徽正下方的蓝色夹子夹着一个胸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0001号,吴孟超|主任医师、教授、院长。”这位胸牌上慈祥的长者,是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自2000年7月开始,在这个办公室度过19载春秋。

现在,这里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简朴、干净。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吴老随手写下的小纸条。“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这是吴老对自己“五个坚持”的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吴老对自己时刻的告诫……桌上立着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玻璃杯,那是老人在手术室喝水用的。

办公桌侧边柜上,材料、文件盒占据大半。工作,几乎是这位永远忘我工作的老人全部的生活。写字台上叠放着数本年代久远的影集:一张张拍摄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白老照片,是我国早期医疗工作者珍贵的影像资料。1958年,主治医师吴孟超带领“三人攻关小组”从解剖肝脏、制作标本开始,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人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步伐。168个肝脏腐蚀标本及肝脏固定标本,和由此凝练出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学理论,成为中国肝脏外科解剖学重要里程碑。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五年,中国肝脏外科就从无教科书、无肝脏解剖理论、无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的“三无”一跃跻身真正拥有先进肝胆外科的国家之列。

墙角的纸箱里放着吴老生前的生活用品。其中一双特殊的旧拖鞋:两只拖鞋不一样,右边的上面一角被剪开了。这是吴老做手术时穿的专用拖鞋。很多人知道,常年紧握手术刀导致吴老的手指关节严重变形,成了“最契合手术钳的形状”;然而只有少数亲人和同事才知道,由于手术中他长时间站立,脚趾常年用力抓地,右边第二个脚趾头习惯于压在大脚趾上,天长日久,右边脚趾已无法并拢,不得不穿“特制拖鞋”。

沙发边的老式茶几上,摆放着厚厚五本嘉定院区的设计方案——这是老人晚年最大的牵挂,他想为“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这个目标,做更多事;一旁的听诊器向来人讲述着这样的故事:在给病人检查前,吴老总会先把听诊器焐热,做完检查,他都会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拉开书橱的抽屉,吴老细心地保存着全国各地病人的来信,字里行间,多是对老人的感激和祝福。“他工作时,除了手术室待得最多的就是这儿了。”吴孟超大女儿吴玲触景生情,忍不住啜泣起来,“爸爸生前,我们来这很少,就算过来,也只是在门口等着,他太忙了。”

记者了解到,该院不断擦亮“吴孟超式”金字招牌,推出“孟超讲堂”等学术交流活动和“吴孟超式优秀护士”等评选。“在2019年退休之前,吴老在这儿以强烈的紧迫感忘我工作,仿佛自己的时间都是属于肝胆外科、属于病人的。”他的学生、临床研究院院长沈锋教授回忆,“吴老对我们的影响润物无声,我们会擎起他传下的火炬。”

办公室楼下的大石头上,赫然刻着十六个大字:勇闯禁区、勇于创新、永不满足、永远争先——恰是对老人一生的最好写照。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