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其国
黄炎培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者。1899年,二十二岁的黄炎培与王纠思结秦晋之好。后者比他小四岁,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妻子共为他生育了六个儿子、六个女儿。其中除一子二女早殇外,其他子女长大后,有的任大学教授,有的研究经济学,有的治土木工程,有的习电机;其中三子黄万里治水利工程,执教清华大学,更为国人所知。这样的父母,谁见了都会敬佩和羡慕。尤其联想到黄炎培还是教育家,因此人们会下意识想到,他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一定有着什么独特的方法。
黄炎培在教育子女上的秘诀,简言之,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关于这一点,从黄炎培四十九岁那年所写的《家箴》中,便可见一斑。他作《家箴》的背景,正是鉴于有子女已然成家,或为人夫,或为人妻;又鉴于社会习俗之变化,婚后应如何适应角色转换,身为父亲的黄炎培,真的是有话要说。
《家箴》公开发表在了当年第8期的《生活周刊》上。对于夫妻如何相处,黄炎培在《家箴》中写道:“夫妻相爱,还须相勉,善则劝,过则规。”夫妻平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应相互勉励,彼此身上的优点要相互赞赏;对方行事如有过错,也应该善意地规劝和指出。除此之外,夫妻“又须相谅。夫妻知识不必相等,才能不必相若,于其所能者勉之,于所不能者谅之,此为相保爱情之道”。这番话对黄炎培来说,可是有着切肤之感。众所周知,黄炎培结婚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首次开设的特班,选读外交科。他的同班同学中有李叔同、章士钊、邵力子、汤尔和等,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妻子王纠思在学历和教育“知识”及诗文“才能”上,和他的不“相等”、不“相若”。但难能可贵的是,王纠思婚后并没耽溺家庭,而是求学于上海城东中学,学习师范及育蚕等;她又极爱品读丈夫的诗文和书法,这就让他俩的婚后日常,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平添了许多充满文化雅趣的“共同语言”。而这些都于无意中,成为了他俩婚后恩爱生活的一份佐料,也就是黄炎培在《家箴》中所说夫妻之间的“爱情(保鲜)之道”。黄炎培后来倾心奔走国事,家里全靠妻子扛鼎。王纠思曾深明大义地对黄炎培说,君为国家而生,我为君而生。这句看似平实但却爱意满满的话语,细品它后面的深意,着实胜过一些满箩筐的绵绵情话和只是停留于表象的信誓旦旦的诺言。黄炎培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把这些凝成文字,写入《家箴》。
他在《家箴》中还以工作和生活作比较写道:“勤于职务,则事业蒸蒸日上;俭于用度,则出入绰绰有余。若纵一时之爱情而旷职;或且博一时之爱情而浪费,则快乐无多,而痛苦已随其后。”一个人在工作上克尽厥职,辛勤努力,他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而一个人能做到节俭持家、量入为出,就会避免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尴尬窘境。而经营爱情也是情同此理,如因沉迷爱情,连工作都可以丢下不管不顾;或为了博取爱人欢心,不知节俭,只会挥霍浪费,那最后不仅不会享受到多少快乐,反而会收获无穷的痛苦。黄炎培这分明是以自己的切身感悟,提醒子女在为人夫为人妻后,应该如何摆正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角色位置,从而在职场和家庭中,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从他子女们后来的发展看,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父亲所写的《家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影响;再回眸追溯,也会见出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