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上海市民园艺中心首次进高校 金山来了一位“鸟中仙女”! 外滩沿江大楼开放五处露台 热情周到暖人心  衷心感谢一家亲 “家门口法庭”既便民又接地气
第5版:上海新闻/专题 2024-09-27
工会与法院创新劳动争议化解新模式

“家门口法庭”既便民又接地气

“双倍工资的计算基础,应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月收入确定,而不应该是底薪。”“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方应该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上周三,在靖宇东路118号的杨浦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里,一场劳动纠纷争议在“家门口法庭”开庭,双方当事人围绕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分别举证。这是杨浦区总工会与区人民法院共建的“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成立以来的首场庭审。经工会和法院的多轮调解,案件双方在法官的见证下,达成调解协议。

以案说法给思路

“这起案子的争议焦点,是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以及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问题。”庭审结束后,杨浦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团队长、主审法官祝杨盈通过以案释法引导审判实践,指导工会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给工会更多调解新思路。

她用了六个生动案例,向在场的基层工会干部、市民群众介绍了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遇到的常见争议问题,比如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面临的法律责任、劳动仲裁的时效、劳动合同订立时的诚信磋商义务等。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本案中,企业方认为与员工就‘不签合同’达成协议,但实际上,他们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这在劳动纠纷中是非常典型的情况。”

作为劳动纠纷争议中的典型案件,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争议审理中的高频词。针对这些高频词,杨浦区总工会遴选了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并编订成册,区法院在审理职工群众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也总结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较多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裁判实践,对于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通过“娘家人”斡旋双方诉求

杨浦区总工会副主席杨洁介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用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生态尤为重要。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既是桥梁,又是纽带,对于维护职工权益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娘家人”斡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这两方的情绪与诉求,事半功倍。

“这个案子中的企业从事建筑设计领域,规模不小,但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问题,存在法律认知盲区。家门口法庭开到职工服务中心,也是一次生动的普法宣传,从法律和实践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记者了解到,除了“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还挂牌了“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法律服务。外卖骑手、保洁阿姨、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容易与各类互联网平台发生劳动纠纷。

前不久,杨浦区法院接到一起平台拖欠员工工资的案件,法院预估到职工与用人单位有可能解除劳动合同风险,及时告知区总工会,区总工会适时介入,最后帮助这批员工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

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规范企业用工,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意义重大。上海建立起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工会和法院发挥出优势叠加效能,搭建平台,打通劳动争议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