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刚
年轻时读《素问》,对文中的阴阳之说非常不屑。及至年老体衰,才认识了阴阳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明白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比如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但同时也是耗散阳气最多的季节,所以“补夏”成了保护自身阳气的关键。到了秋天,要适应收藏的需要,“以从其根”就有了“护水、润燥”的说法。
20世纪杰出的生物化学家罗杰·J·威廉姆斯博士写过一本书,叫《疾病的真相》。他说,疾病久治不愈只有两个根源——材料不足、毒素积累。按威廉姆斯的说法,材料不足很具体:比如糖,是一种反营养剂,糖分的摄入会从身体中夺走营养,引起钙质在尿液中流失,迫使身体从骨头中调集钙来维持血液中钙的浓度,还会破坏免疫系统,引起镁、铬和锌等营养素的缺乏,使人容易患上感冒和其他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按中医的说法,材料不足,无非是阴不足或阳不足,此消彼长,平衡不好就会出问题。比如西瓜是寒性食物,老年人阳气式微,摄入过多的寒性食物,自然会损害身体,从而得病。
威廉姆斯还说,人体是个完整的系统,当一处组织或器官出现疾病时,其他组织和器官必然会受到牵连。就像一辆汽车,一个螺丝松了,便可能引起启动不畅、噪声增大、性能下降等问题。我们修车时要关注的并不是噪声有多响、性能怎么下降了,而是找到那个松动的螺丝,把它拧紧。威廉姆斯在研究中还发现:人体在24小时中的每个时间段都有特殊的生理现象:如凌晨是人体自身修补的时间,晚上10点左右是免疫系统运作的时间等。西医有时辰药理学,强调顺应人体的生物节律及生理功能的变化,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获得最好疗效。中医的子午流注针灸与其同理。
以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相,人与自然的节律是同频共振的,所以养生也要顺着自然节律,遵循四季和全天的不同变化,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