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打造20个精品基地 培育3个圈层师资 太空水稻“吃起来有可能更甜” 未来可停车和换乘轨交 神十八平安到家
第7版:综合新闻 2024-11-04
在大田试种的第三代种子即将迎来丰收

太空水稻“吃起来有可能更甜”

今天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和航天员乘组一同“回家”的,还有一批新的太空实验样品。

太空科学实验能带来多大的惊喜?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在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期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获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种子。如今,这批太空水稻的种子已经在大田里试种并即将迎来丰收。

历经三代稳定繁殖

两年前,6粒种子随问天舱开启太空之旅,收到了59粒种子。科研人员对这59粒种子视若珍宝,从中选取了一些在人工气候室内繁殖,获得了将近1万粒种子;科学家们又在其中选出一部分,拿到位于松江的作物育种与栽培基地大田中繁殖。

“空间站获得的59粒水稻种子是第一代,人工气候室繁殖获得的近1万粒是第二代,农场大田里即将丰收获得的是第三代。”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郑慧琼介绍。

通过对三代太空水稻种子开展研究,科学家们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郑慧琼分析,天上收获的有活力的种子,通过人工气候室实验证明可以长出后代,表明太空收到的种子有繁殖能力;而在大田里能继续稳定繁殖,说明在太空环境当中通过水稻来生产粮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实现在太空种水稻,并且通过实验证明,这些水稻的种子回到地面也具有繁殖能力。后续,科研人员将对太空水稻大田生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展开综合分析与评估。

“天上”“地面”有何不同

在开展空间培养实验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地面上设置了同样的“盒子”,结果发现有很大不同:在株型上,叶子的夹角在天上变得特别大,不像地面植物长得很紧凑。郑慧琼解释,叶子夹角的大小对高密植物的种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是叶子之间互相遮挡,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据悉,科研人员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分析,找到了一些关键基因。后续,科学家可以通过分子途径来改造空间植物,使它夹角变得跟在地面时一样大,从而能高密度种植。

此外,科研人员发现在天上种植的太空水稻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从天上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观察到,稻壳大部分不能关闭;而地面上的种子在授粉后,稻壳马上就关闭了。”郑慧琼告诉记者,“分析发现,天上的种子成熟后稻壳不能关闭,主要是稻壳外稃的尺寸变得细长所致。我们也在研究其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科研人员还透露,在空间环境种植的水稻,营养成分发生了变化,太空水稻吃起来有可能更甜。“从太空回来的种子,葡萄糖、果糖含量都显著高于普通的地面种子;两者淀粉含量相差无几,但组成有所不同,且太空水稻的蛋白质含量更多一些。”郑慧琼认为,要是把天上的种子煮成饭,吃起来应该很甜。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