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左)正在教孩子练习正手中场制胜技术
佳宜在京山网球学校训练
曾经的网球少年张鹏宇如今是知名网球博主
未来能够参加上海网球大师赛是许多网球少年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本报记者 杜雨敖
“我们去京山吧。”
今年夏天,9岁女孩佳宜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决定。二话不说,妈妈杨晨立刻买票带着她从广西前往湖北。
在此之前,湖北选手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创造历史,也点燃了更多人对网球的热爱。尤其那些有球童的家庭,更加坚定了对孩子梦想的托举。
佳宜和妈妈的目的地湖北京山,是郑钦文12年前首次夺得湖北省青少年网球赛单打冠军的地方。这个县级市里有着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公办专业网球学校。今年,学校第一次面向全国大规模招生,迎来了许多佳宜这样的孩子。
“网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生活。”在妈妈杨晨看来,让女儿学网球不是冲动,更不是跟风,而是希望她的人生多一种可能。
一 到京山去
2015年,佳宜出生在哈尔滨。妈妈杨晨是一位普通职场女性,与佳宜爸爸一起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
4岁时,佳宜跟父母去了俄罗斯西伯利亚一个名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城市生活。那里的冬天非常寒冷,温度最低能到零下40℃。在这样的环境中,杨晨发现女儿自幼就表现出不服输的性格,幼儿园的外国小朋友虽然人高马大,但佳宜一点儿都不怕他们。身体的对抗性也不错,还能和俄罗斯小男孩们一起打整场冰球。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晨带佳宜看了场网球比赛,那飞驰的网球和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深深吸引了佳宜。从那一刻起,她的眼中就闪烁着对这项运动的渴望。
2021年,杨晨带着6岁的佳宜回国,定居广西钦州。也是从那时起,佳宜开始学打网球,一练就是两年。其间佳宜参加过8周岁以下的U8俱乐部比赛,名次大多只是小组出线,成绩平平。杨晨反思佳宜两年的训练之路:女儿天天都在练球,为什么不出成绩?她认为,关键还是训练不够专业。
但专业训练肯定会影响佳宜文化课的学习,这是杨晨无法接受的。两难的选择中,她把目光投向了湖北京山。
早在今年7月,杨晨和钦州的球友就已经计划组团带孩子们去京山看看,但因为佳宜游泳时腿部受了点小伤,没有成行。之所以关注京山网球,是因为佳宜这两年打比赛总是输给来自京山的小朋友。杨晨在一旁观战时,清楚地意识到佳宜和京山孩子之间的差距:同样打比赛,京山的孩子目标明确,态度和技巧都超越其他孩子。
今年8月15日,杨晨带着佳宜在京山网球学校参观了3天。这是一所“省校县办”的学校,由湖北省体育局和京山市人民政府协作共建,九年一贯制,在校学生共有400多名。2018年建校以来,学校向湖北省网球专业队和国家少年网球预备队输送了多名学员。
除了京山网球学校,当地的中小学也开设了网球课程,学生每周要上一节以上的网球课。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都会聘请专业教练,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指导。目前,京山市已实现学校网球课开课率100%、网球校队组建率100%。在京山的3天,让杨晨明白了为什么这座小县城会被中国网球协会授予“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称号。
但吸引杨晨的,不光是这里专业的训练环境和浓厚的社会氛围,而是京山网球学校“学训并重、文体双优”的特色教育,兼顾了专业网球训练和文化课教学。这里的学生,除了有机会去省队和国家队,还能走绿色升学通道——毕业后成绩达标,可直升当地重点高中京山一中。有不少学生经过高中3年,通过单招升入了985、211高校。
据京山网球学校副校长朱定柱介绍,此前学校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每个班级30人左右。今年新校区建成,规模更大,招生开始向京山以外的地区倾斜,除了湖北省,学生还来自北京、内蒙古、新疆、广东、广西等地,外地生的比例已经占到15%,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
因为录取时要求网球技术和文化课成绩并重,虽有1000多人报名,但并非都能达到招生条件。原计划招540人,最后实际只招了460人。杨晨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家长试错的空间:很多学网球的孩子年龄不大,无法过早预判是否能走职业这条路,只要文化课不被落下,即便学生最终不走职业路线,也能及时调头,参加中考和高考。
8月18日,佳宜对杨晨说:“妈妈,我想在这里上学。”杨晨爽快地同意了女儿的想法,她说服了丈夫和家里的老人,把佳宜留在了那座小城。
“我希望佳宜能够通过网球成为更好的人。即使有一天她长大了,打不动了,妈妈依然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无论她选择怎样的道路,懂网球的人总是会有机会的。”说起女儿的未来,杨晨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二 另一条路
“我可能就是佳宜妈妈说的那种‘懂网球的人总是有机会’的人吧。”今年10月12日,上海网球大师赛期间,29岁的上海青年张鹏宇得到了与赛事嘉宾、网坛传奇选手费德勒打球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下场后,张鹏宇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写道:“老费的球配上仙霞的室内场,主打一个‘呲溜溜’的低平快。”
曾几何时,张鹏宇也是一名备受瞩目的网球少年。虽然最终没有走上职业道路,但青春的汗水并没有白白挥洒。如今,他成了小红书上著名网球博主,用行动证明了网球带来的机遇,以及人生的无限可能。
“我7岁开始学网球。严格说这个年龄算有点迟了,很多孩子都是从五六岁开始。”张鹏宇回忆,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他在青少年时期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12岁时,拿到了河北省青少年组网球赛冠军;15岁时,拿到了“李宁杯”全国冠军,并在国际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
但张鹏宇始终没有因为运动上的成功而放弃学业,在他看来,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岁那年,他决定上大学,后来考入上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这在当时引起不少争议,毕竟对于一个正在上升期的运动员来说,这意味着放弃大好前程。但张鹏宇坚信自己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张鹏宇转型成为一名专业网球教练,利用自己丰富的比赛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帮助更多热爱网球的孩子实现梦想。后来,随着短视频的蓬勃发展,张鹏宇惊喜地发现,除了面对面教学,还有更多方式可以传播网球文化。他开始尝试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网球知识和经验。
2020年,张鹏宇发布了第一条教学视频,成为一名网球博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凭借专业的背景和亲和力十足的形象,几年里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一名专业“网红”。
在社交平台上,张鹏宇不仅分享各种网球技巧、比赛分析,还经常发布一些轻松有趣的日常生活视频,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他的内容不仅深受网球爱好者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对网球感兴趣的新手入门。通过这个平台,张鹏宇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运动,同时推广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各大平台也向他抛来橄榄枝,他先后担任过不少网球活动的解说、主持人,还前往美国、加拿大、土耳其、泰国等地参加全球训练比赛,多家俱乐部邀请他参与课程研发与试验。他还曾参演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网球教练角色。“我的人生因为网球有了各种机遇,可能这就是网球运动的另一重意义吧。”
三 网球智慧
“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的人。”
这是刻在法网也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网球比赛举办地罗兰·加洛斯球场的看台前的一句话。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网球运动员都知道这句名言,这也是杨晨对女儿的期待。
网球学校的训练是严格而艰苦的。湖北京山的绿茵场上,阳光洒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其中就有佳宜的身影。每天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天际,佳宜就已经在球场上开始了她的日常训练。从基本的挥拍动作到复杂的步法训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无数次重复和修正。
汗水浸湿了佳宜的头发,泪水有时也会因为疼痛和挫败感而滑落。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想起妈妈鼓励的话语:“每一个伟大的运动员都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的。”
从入学到现在,杨晨只见了女儿三次。她算了一笔账:坐高铁先从钦州到南宁,再从南宁到武汉,接下来坐地铁到武昌,最后坐绿皮火车到京山,整个过程需要一天时间,单程车票加起来560元左右,来回路费就是1000多元,还不包括住宿和吃饭。女儿每年的训练费、住宿费、杂费加起来差不多4万多元,如果每个月都去看她,一年花费在10万元以上。
但杨晨和丈夫认为这笔钱值得投入。随着时间推移,佳宜逐步适应了学校的生活,独立性也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佳宜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她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这些友谊,如同网球场上的双打搭档,让佳宜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她开始明白,网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她不断成长和进步的生活方式。
除了日常网球训练,杨晨很关心女儿的文化课学习。佳宜的作业需要家长打卡,但父母不在身边,她就向老师求助。老师欣赏佳宜的主动表达,告诉她只要自己完成就可以了,老师相信她。但每次她做完作业,还是会主动告知老师。
视频通话里听女儿讲到这些,杨晨有些惊讶,那一刻,她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她想磨炼孩子独立、坚强、自律性格的目标,似乎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看来,郑钦文夺冠带来的网球热,肯定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要真正使一项运动得到发展,就不能过于功利,而是要着眼于长远,丰富体育运动人才的发展渠道。他认为,教育和体育系统应协同发力,一方面,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运动训练相关专业,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多升学选择;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出配套政策,为退役运动员向学校教练员、体育教师转型做好衔接,让他们在“新赛场”再创佳绩,也为运动员的人生提供更多可能。
上海99网球俱乐部的王艳芳也认为,孩子们学习打网球有五种境界:第一种强身健体做游戏;第二种具备一种专长;第三种利用专长从事相关职业;第四种走专业竞技道路;最后一种是最高明的,就是培养孩子拥有网球智慧,这也是体育的精神。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