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瑞
不少技能的习得,尽管并不难,但设若自身或至亲没有经历过切肤之痛,你就不会真正予以重视。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我就是在今年国庆节假期,才因缘际会地与之亲近、熟悉。
曾多次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看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演示,或者读到某某使用该方法将别人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文章,文末会附带如何操作的视频。每每看时深有感触,觉得学会该方法太有必要了,还会积极将相关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和家庭群。但时过境迁,事过即忘。这回,临近国庆假期,老爸因突发脑血管意外入院,不料住院第一天吃午饭时因饭粒卡住气管差点一命呜呼,好在护士在老爸背上一阵拍打将他救回来。获知此消息后我深感,意外的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必须学会海姆立克法;也奇怪,护士怎么没用海姆立克法?于是在网上搜到相关文章和视频,认真学习。原来用一只手的掌根推打背部是适用1岁以下婴儿的海姆立克法——护士解释说,饭粒非硬物,因而对老爸这样操作。有点神奇的是,只要手势正确,发一下力即能把卡喉异物顶出嘴。
老爸出院后,担心二老会再次发生意外的二姐让我教会他们实施海姆立克法。等二老空下来后,我翻出视频再次观看,并将它总结为“五步法”:第一步,用左手食指找到施救对象的肚脐眼;第二步,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横放在肚脐眼上方,拇指亦伸直且完全张开虎口;第三步,左手握拳置于右手虎口内;第四步,用右手掌包住左手拳头;第五步,发力。二老毕竟是耄耋之年,刚开始老妈左右手不分,非我亲手纠正不可;又发现她虽然两手相继变换动作了却在“原地”进行,我就告知左右手变换动作的同时要向上移动,目的是准确定位;老妈发力时竟把老爸抱离了地面,我一边对老爸演示一边指出,发力时身姿不变,只要前臂朝自己方向用力迅速压迫施救对象腹部。
让老妈对老爸做了几遍后,又让老爸对老妈做。最后我也以老爸为对象试做。实际体验,感觉隔着衣服轻易摸不到肚脐眼,紧急关头分秒必争,找肚脐眼浪费时间怎么行?带着问题先做其他事,过了不久蓦然想到,可以将衣襟提起来露出腹部。紧要关头必须果断,不能顾虑太多。
我让二老以后每天练习一遍,以便熟练掌握,在返沪之前我也每天跟他们复习一遍。经过实操,海姆立克法不再停留在视觉印象层面,变得具象化、可亲近。也只有实操过,可能的问题被提前发现解决,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就能不慌乱,更自信更高效地进行施救。
我们往往要遇上困难才后悔没有及早学会一些应急技能。这次的经历是个启发。《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实施将满8年,希望更多人能加入主动学习、实践急救技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