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024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颁授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50位杰出外籍人士获此殊荣。作为上海最重要的对外表彰项目之一,“白玉兰纪念奖”专门授予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外籍友人。在颁奖现场,多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获奖感言,以及他们对于上海的热爱与期许。
代开乐:
融入了上海这座美好的城市
意大利德恩瑞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代开乐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已工作生活了20年。在上海,他与妻子相识相爱,女儿也在上海长大,家庭与事业取得了双丰收。代开乐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白玉兰纪念奖”,觉得自己更加融入了上海这座美好的城市。
除本职工作外,目前代开乐还担任中国欧盟商会全国副主席及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职务。在他的任期内,积极助力推动上海的各项发展,帮助了很多欧洲企业在上海进行投资。“外国企业如果想进入中国的话,上海就是最佳的营商地点,尤其是这家企业涉足新科技高科技领域的话;如果有外国企业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亚太区的总部,上海也是不二之选。这座城市有非常多的潜力可以去释放。”
对于上海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外企的吸引力,代开乐也给出了建议:上海应当在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扩大外国商品准入清单等方面继续发力;加强对外国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有兴趣来到上海,有机会留在上海,最终成为上海在海外最好的“代言人”。
“上海是一座希望之城,我觉得它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好。”代开乐表示,尤其是看到来自各国的友人齐聚一堂,中外人士共叙友谊畅谈交流,这有助于携手打造更好的未来。
菲利普·杰奎琳:
愿成为中法友谊一座“小桥”
“如果把我的工作形容为中法友谊的桥梁,那么我只能算是一座‘小桥’。即便如此,我也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尽力发挥作用。”菲利普·杰奎琳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在上海已生活工作了23年,被熟悉他的人亲切称为“菲利普大叔”。他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10年前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策划举办美术展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非常高兴能够见证两国友谊不断加深,人民交往日益密切。
菲利普教授表示,自1917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一说以来,中法两国长达百年的艺术交流史启幕,成为拉近两国距离的重要纽带之一。为了续写这段源远流长的友谊,两国的相关人士都应在各自领域不懈努力。而作为一名历史学教授,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去挖掘中法艺术交流在历史、学术上的价值,在这一领域持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谈起自己在上海生活、工作的经历,菲利普表示上海20多年来的变化非常大,尤其对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后上海实现飞跃式进步印象深刻。“上海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重镇,也是文化领域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这一地位是非常独特的。我希望上海能把握好机遇,继续秉持对外开放的理念,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大都市之一。”
罗茂天:
在上海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对于科世达亚洲区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罗茂天而言,荣获“白玉兰纪念奖”无疑是与家人共庆的珍贵时刻。昨天,他带女儿走进了世界会客厅。“我在中国已扎根十年,我的孩子们也在这里茁壮成长,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包容与多元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影响深远。”罗茂天深情地说。事实上,他所服务的科世达集团也是上海的“老朋友”,自1995年便以合资企业之姿进驻上海,深耕汽车电器系统领域,与中国汽车工业携手并进,共创繁荣。
自2012年加入科世达中国管理团队起,罗茂天以其卓越领导力推动企业营收激增6倍,业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更成为一家“反向带货”的典范,半数以上产品远销海外,备受瞩目。当被问及企业成功之道时,罗茂天坦言:“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宝贵机遇。”上海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也为他的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他的带领下,科世达去年荣获上海市智能工厂称号,成功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展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崭新成果。
展望未来,罗茂天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继续拓展电气业务版图,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契机。”他坚信,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都市,科世达将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研发更多先进技术,创造无限可能。
弗朗西斯·高锐:
对上海优良营商环境印象深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告诉记者,“白玉兰纪念奖”凝结着他和上海的深厚友谊。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设立、中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再到《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缔结,弗朗西斯·高锐都一路见证。在北外滩最美观景台,眺望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他深情地对记者说:“与中国的合作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我无时无刻不被上海这座城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发展的憧憬所感染。”
在弗朗西斯·高锐的推动下,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于2019年成功设立,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接轨国际、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他对上海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努力印象深刻。“在上海首批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积极的举措。类似的政策还有很多。无数次我看到上海对企业科创的热切关心和帮助,这种保护创新的精神将为上海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弗朗西斯·高锐对记者说,接下来,他将以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的身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向国际知识产权学术界传递上海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