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科技巨头你追我赶,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瞄准“为AI而生”,跑出了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交叉的新赛道。近日,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军企业傅利叶智能立足于“为AI打造最佳具身载体”,自主研发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GR-2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等多个关键环节的创新提升,展现出人形机器人抢占“下一代”AI智能终端的无限前景。
系列GRx机器人将推出
身高达到175厘米,体重63公斤……GR-2较一年前上线的GR-1明显长高了,拥有更全面的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能胜任更复杂的操作。而且,新一代电池容量翻倍,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在支持直充的基础上,增加可拆卸换电方案,充分满足运动需求。
GR-2已上线,GR-1也没闲着,多元场景,深度学习,日夜不停地训练着人形机器人的AI大脑。在上汽通用汽车金桥豪华车工厂和奥特能超级工厂里,GR-1已进入产线“实习”,完成带电高压零部件安装、高精度操作等工作测试;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内,GR-1承担起“大堂经理”的角色,开展大堂业务咨询、金融业务视频讲解等面向客户的场景训练。
从去年至今100余台的GR-1交付,到前不久推出升级版GR-2,未来还将有系列GRx机器人推出,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真实场景下的数据去精心打磨产品,并不断迎来更高更快更强的人形机器人。
强大产业基础作支撑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的智能终端,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在傅利叶创始人顾捷看来,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的AI相当于一个数字灵魂,它一定需要一个“身体”来感知真实的物理世界,才能更好地与人类协作共生。目前,上海傅利叶正全力以赴打造AI具身载体,让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在智能手机之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AI终端平台,而它能跑会跳,肯定比人更高、更快、更强。
“十年前做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寂寞,现在有上百家企业开始做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的场景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相信未来人形机器人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拥有广阔前景。”在张江科学城腹地,张江机器人谷成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在机器人产业生态营造上,张江机器人谷注重汇集产业链关键环节要素,已经集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引领带动作用,搭建ABB机器人赋能中心、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放创新中心、机器人国评中心浦东分中心、机器人进出口查验平台等一批功能平台赋能企业发展。
“上海发展人形机器人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比如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制造业技术,是上海产业的传统强项。同时,人形机器人中40%到50%的供电系统和技术与新能源汽车重合,30%到40%的制造技术来自于3c消费产品领域。”顾捷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上海在半导体、新能源、电动车等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使得傅利叶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领域突破加快,迭代加速。
“下一步,人形机器人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身边一些不起眼的场景开始落地,通过不断的真实场景学习,积累人机互动经验,升级认知体系,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真正走进百姓人家。”
提出“产品六边形”概念
目前,张江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已经搭建起来,芯片、大模型产业加速集聚,“傅利叶的定位就是为AI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平台、硬件平台,人形机器人要Made for AI。”顾捷说。
针对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未来演进,傅利叶提出了“产品六边形”概念,围绕运动智能、灵巧作业、认知智能、仿生设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应用共六个维度,明确机器人本体的能力标准和发展方向。“全世界有这么多的最强大脑在做AI的探索,当人形机器人本体在各个维度都达到最优,成为六边形战士后,它一定会是AI最佳的具身选择。这里的AI不仅限于大模型,还包括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的全过程。”
接下来,傅利叶GRx系列将致力于为其合作生态中的科研院校、头部企业、场景开发者和终端客户,打造更拟人、更通用、更友好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促进AI与物理世界的紧密融合,实现真正的人机共生。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