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
网约车行驶在通往三门峡大坝的公路上,透过车窗外道路旁的绿化带和稍远些的灌木丛,出现了一条水质清澈的河流,对岸的山峦树木间则错落排列着各种建筑,我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问司机:“这就是黄河吧?”他回答:“是啊。”我接着追问:“那对岸就是山西运城了?”他又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不禁怦然心动,想起了出发前看地图时的情景。
此次豫晋陕之旅,我本来并没有把山西安排在计划之内。我的打算是,看完了函谷关和三门峡大坝,随即西入陕西渭南,去观览秦国东进中原统一中国必须守住的第一个雄关险隘——潼关。但我在查看地图册时发现,河南三门峡市与山西运城市距离非常近,仅隔着一条黄河。河对岸的芮城县,那个位于晋豫陕三省交界、黄河由北到南折向东流大拐弯处的风陵渡,以及永乐宫的道教壁画,不正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吗?由风陵渡北上不远,便是永济,闻名遐迩的鹳雀楼、普救寺,以及蒲津渡遗址与黄河大铁牛,都在那里。我还犹豫什么?于是,我在旅行计划中加进了山西运城的永济与芮城。如今,我已经能看见黄河北岸的运城,地图上标识的河流曲线与城市名字,变成了目视所及滔滔奔涌的黄河与城市形貌的某个侧面,那种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黄河三门峡峡谷的宽度不到400米,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峭壁对峙,惊涛裂岸,浊浪冲天,雷声回荡。河中石岛耸立,相传大禹治水时为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了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三岛将黄河分为三股激流,形若“三门”,三门峡的名字由此而来。又传,王母娘娘路过此地,被这里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停下来梳妆整容,流连忘返,她驻足的山崖被后人称为“梳妆台”。然而,传说很美丽,现实很惨淡。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黄河中游洪水泛滥的痼疾,国家启动了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重大水利工程——修建三门峡大坝,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三门”和梳妆台已经与三门峡大坝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河儿女重整的梳妆台——三门峡大坝已经焕然一新。当我下乘电梯到达奇峻的张公岛上,眺望曾是梳妆台方向的石壁,以及屹立在河心中的那块千年不倒的“中流砥柱”巨石,几分遐想,如许壮美,都定格在了脑海中。
黄河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它不只用来欣赏游览,与人们建立精神上的联系,让人产生身份归属感,也可提供舟楫之利,化天堑为通途,方便人员的往来与物资的流通。遗憾的是,三门峡与运城这两座隔河而居的近邻城市,至今未直通铁路。为去永济,我查阅从三门峡到永济的铁路车次信息,每天只有一列普速列车,而且必须绕道西安,要乘坐四小时,匪夷所思。于是,在从三门峡大坝回酒店的路上,我同司机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告诉我,从三门峡到运城的高铁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高铁规划,将来会接入大(同)西(安)客运专线。他还兴奋地说,现在黄河上每年都会举行帆船和桨板比赛。
在水青水绿、滔滔奔流的黄河上,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那是何等壮观别致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