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前15集给100分,最后一集给0分” 《中国厨房》声亦如味 “职场先行者”欧阳修追求理想的一生 莫让剧中的“霸总”霸屏 观众的文化生活不容霸凌 在上海,究竟有多少种打开敦煌的方式?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评论?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4-12-01

“职场先行者”欧阳修追求理想的一生

◆ 韩浩月

提到欧阳修,最广为人知的,除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醉翁亭记》等代表作品,还会想到什么?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成就,哪一个更大些?他的性格特点、人格特征、情感特质分别又是怎样的?用当代的眼光看,他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重点体现在哪里?——越了解欧阳修,就越觉得他是位谈不尽的人物,而越谈论欧阳修,就越觉得他是位开明的、进步的、格局大的古代人物。

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何楚涵所著《人活起伏欧阳修》一书,很大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问题并不难理解与阐述,每位在文学上亲近过欧阳修的读者,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这本书的特点是,以颇为通俗、鲜活、灵动的语言,解读并阐释了欧阳修,使人觉得,他并不像一位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而像当下正在活跃的一名文化老人,正在生动地参与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他很像一位职场上的先行者,像一位刚直不阿的诤友,以及值得托付理想与信念的导师。

作者把“人活起伏”这四个字写进书名,主要是描述欧阳修在政坛上的波折,作为韩愈的粉丝,他竭力改变北宋文风,从未放弃在科举制度层面以文风的改变带动政风的变革,同时,他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谏派”,在皇帝面前向来敢言,宋仁宗、宋英宗对他是“又爱又恨”,不断对他进行外贬,又反复对他提拔重用,所谓人生起伏,在欧阳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据记载,欧阳修在两任皇帝当政期间,除了三次被贬,还数次要求主动降职,对于不拿官职高低太当回事的欧阳修,皇帝也没有办法,所以,欧阳修的“起伏”,多是他自找的,他在官场上的表现,更接近于内心坦荡的文人,而非精于计算的政治家。

《人活起伏欧阳修》这本书,表层里写的是欧阳修的起伏与他的活法,但内里是在书写他的修养、修为与修行,他的父亲欧阳观虽是地方官,但他四岁时父亲去世,使得他回归普通人身份。长大成人后,对父亲在世时的名声的崇敬,以及对偶像韩愈的精神追随,使得欧阳修的一生,都被良好的品格所浸润,他双目如炬,提携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后来均成为思想文化巨星,他胸怀宽厚,虽与晏殊、范仲淹、司马光等师友或同僚有分歧,但均是观点之争并未结仇,他甚至会举荐自己政敌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担当重任,无愧“大宋第一伯乐”的名号,在今天看来,能够在封建王朝有此觉悟与格局的人,实属难得。

《人活起伏欧阳修》不算是严格意义上欧阳修的传记,却是一本好读之书。它的好读在于,用点和线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勾勒出来欧阳修的一生。所谓的“点”,是该书从欧阳修出生的地方写起,写到去世的地方,中间涵盖了他当过官的每个地点,可以说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欧阳修的活动轨迹,这个轨迹亦描绘出欧阳修的人生地图,四川绵阳、湖北宜昌、安徽滁州、安徽阜阳、河南开封、河南洛阳、山东青州……在这幅人生地图上,欧阳修来来回回,奔走不停,但目的却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想塑造他心目中的理想年代。

理想主义,是贯穿欧阳修一生的一条线,在文学层面上,他的理想主义是总结经典、继承人文,为此他几乎用一生时间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等;在政治层面,他的理想主义是整顿吏治,提拔能人,淘汰庸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他的文学理想大部分实现了,但他的政治理想却以失败告终,但综合评价来看,欧阳修的一生是充实、饱满、丰富的一生,他的“失败”与他自身无关,在宋神宗时代,他身居高位,却不下一二十次提出辞职申请,这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他的理想主义色彩,为他的个人形象涂抹了更为令人尊重的一笔。

欧阳修去世于颍州,享年六十六岁,去世前并无遗言。他曾写过“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意思是说,他只是和往常一样醉了而已,不必因为他的离开而悲伤,有了这句诗,想必欧阳修对自己的一生是会感到无悔的吧。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