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发言人公布选举结果 图IC
丁纯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上海欧洲学会会长
2024年在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俄乌、巴以冲突持续延宕,地缘政治危机加剧,跨大西洋关系面临变化的大背景下,欧洲可谓外患内忧齐聚。今年秋季发布的欧盟“晴雨表”显示,欧洲民众当下关注的前三大问题分别为防务安全、移民和经济。
外患不断
今年拽紧欧洲人眼球的仍是持续延宕的俄乌冲突。一方面,欧洲政坛主流仍坚持“反俄援乌”的立场,同时改变了此前“大战不会在欧洲发生”的判断,积极为“大战重回欧洲”的形势变化作准备。另一方面,随着冲突持续,欧盟内部和民间分歧日益加剧,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质疑对乌援助的必要性。
面对巴以冲突,尽管欧盟试图表现出与美国的不同立场,通过隔空喊话等施加影响,但最后近乎徒劳的事实,不仅让欧盟意识到自身没有充足实力介入全球相关地区安全问题,而且还造成内部成员国间、不同族群间社情民意的严重割裂。
而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及其政策主张,让欧洲政坛人士担忧陡增。一是担心美国在北约协防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甩包袱”,二是特朗普威胁对欧加征关税等可能引发经贸冲突,三是害怕跨大西洋关系恶化,鼓舞欧洲民粹势力崛起。
内忧频仍
今年的欧洲经济依然复苏乏力。按欧委会预测,今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实际增速仅为0.9%和0.8%。投资和消费信心持续低迷,欧元区的Sentrix投资信心指数自2022年以来持续为负,并在2024年12月降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欧元区2024年进出口总额增速疲软,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仅为2%。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财政赤字尤其是公共债务高企。长期作为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引擎”的德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欧洲央行今年被迫4次降息以刺激复苏。
回望今年的欧洲政坛,正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嬗变,民粹主义势力上升、政党系统“碎片化”以及核心大国法德政坛失稳,构成了当下欧洲政坛的主要图景。
能源危机、复苏乏力、民生维艰等因素叠加,造成民粹主义思潮日盛。极端政党特别是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激增,今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显示,尽管中右、中左党团仍维持“政坛拼图”总体稳定的大势,但是与2019年上届选举结果相比,政治光谱明显右倾,极端右翼政党从上届的135席增加到今年的187席。意大利兄弟党、法国国民联盟、德国另类选择党等风头正劲,与法德执政党选情的惨淡落寞,形成鲜明反差。这种趋势在成员国的选举中也有反映:在13个进行全国立法选举的国家中,有9个国家的极右翼政党获得的选票比例较上次全国选举有所增加;传统政党的选民基础受到严重侵蚀,政治格局逐渐“碎片化”。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为欧盟“轴心”的德法两国,法国执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败,且在此后总统马克龙孤注一掷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也未能成功翻身,深陷左右翼政党夹击中,巴尼耶政府亦成为1962年以来最短命的内阁,马克龙沦为“跛脚总统”。一直被视为欧洲最稳定的德国政坛,“红绿灯”执政联盟也因民意信任丢失,而致社民党和自民党内讧,继而解体,朔尔茨政府在信任投票中败北,被迫提前大选。这不但标志着两国政坛进入失序动荡,而且使欧盟“双引擎”失速,一定程度出现“权力真空”。
努力应对
面对外患内忧,欧盟仍力争有所作为。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通过布达佩斯领导人非正式峰会、第5届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以及欧盟防长会议等会晤,在呼吁维护跨大西洋合作关系的同时,再次发出了“战略自主”的呼声,强调减少依赖,倡导独立自主,提升欧洲经济竞争力和防务能力建设。
针对目前的战略萎缩局面,欧盟也进行了反思和成因剖析,集中体现在探讨过去20年竞争力丧失原因的《莱塔报告》和给出建议的《欧洲竞争力未来》报告中。提升欧洲竞争力和强化安全成为新一届欧委会的工作重点。
展望未来,欧盟将不得不在内外压力中寻找新的平衡。在经济领域,短期来看,克服成本压力,提振制造业和投资者信心,激活消费和服务业,成为当务之急;长期来看,加大创新投入,加速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至关重要。在政治领域,如何在社会分裂争议和不满中,回应民粹主义思潮和极右翼政党的挑战,将验证欧洲政治家的职业成色。外交方面,欧盟如何审时度势,在大国博弈中坚持战略自主,抗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多边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