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日前推出迁址威海路新馆后的第二场展览,聚焦百年上海的摄影历史。这场名为“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的展览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策展,汇集了35位长期生活于上海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268件作品以及相关的80余件/组资料、展品。
展览以上世纪初就活跃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声等艺术家的作品为起点,呈现了“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变迁与发展。摄影术的传入与上海的开埠几乎同步,在上海崛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摄影从未缺席。
开场即是著名漫画家丁悚1918年的老照片《上海美专学生龙华户外写生活动》(见下右图),这是上海美专校史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现代美术教育史上重要的视觉文献。作为早期上海视觉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丁悚将摄影视为一种将“美的姿式,美的装饰,美的背景”三者合而为一的艺术形式,其摄影作品既包含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也有开拓性的“美术摄影”理念。
展览还展出金石声摄于1933年的《同济大学学生跳水》(见下左图),金石声是20世纪重要的中国摄影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画意摄影和现代主义风格著称。而他另一个身份是城市规划专家,参与过上海城市规划中的重大项目设计。他为上世纪30至90年代的上海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和视觉档案。
当时间来到90年代,东方明珠、南浦大桥、证券市场、大众娱乐、时尚潮流……无数新事物的涌现,使得上海城市面目发生着急剧变化。作为见证历史变迁和社会民生的摄影人,新民晚报前首席记者雍和与著名摄影师许海峰长期游走于生活其中的城市,从开阔的视角出发,以对生活细部的敏锐,刻录了新旧交替、充满变化的城市景观。摄于证券交易所蓬勃、躁动的社会表情,让人穿越回“繁花年代”。真切直接的摄影语言,记录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变迁。
开幕现场,摄影家胡介鸣带着儿子和孙子来到现场。2008年,他让儿子爬上外滩3号的穹顶眺望远方,用黑白胶片拍下了《儿子》,那时上海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2010上海世博会,延安东路亚洲第一湾刚刚拆除。2024年,他把酣睡中的孙子置于当年的《儿子》照片前,再一次按下快门。
展览以“光影前驱”“纪实立场”“多元表现”与“特别呈现”四个板块,通过摄影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的变化,让今天的观众能够触摸到每一个时代的温热脉搏。同时也呈现了摄影艺术一个世纪以来的演变与突破。展览将展至明年5月5日。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