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雷
哈尔滨亚冬会上,短道速滑项目因为中韩两队的巅峰对决,成为关注焦点。伴随激烈对抗引发的,是关于是否违规的争议。昨天进行的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最后一圈,中国队林孝埈在准备超越时,被韩国队员伸手阻挡,摔出赛道(见右图 图 新华社)。最终,韩国队被判犯规,比赛成绩取消,中国队获得该项目铜牌。
韩国方面则指责前一天的男子500米决赛,中国队孙龙在身后助推林孝埈,让后者超越此前领先的韩国选手,最终获得冠军。
短道速滑项目因为选手之间不可避免存在身体接触,有时会引发是否违规的争议。从运动员和参赛队伍的角度,首先是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孙龙事后澄清,自己没有做任何犯规的动作,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每一场比赛都是干净的,自己和队友的信仰就是维护体育精神的纯洁性。
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之外,对具体规则的理解、适应也是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比赛各方需要尽力的。比如男子500米决赛的争议,韩国队方面表示,按照规则须在判罚后15分钟内提出申诉,但队伍是在这个时间后才知道对手犯规的,言下之意,规则的设置有待调整。
这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在韩国进行的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中韩两方对韩国棋院调整后的比赛规则理解不同,导致世界大赛遗憾地变成一场闹剧。事后,韩国棋院向中方公开致歉,并重新调整相关规则。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维护体育比赛的公正、公平,提升竞技运动的魅力。规则对任何一方都是没有倾向性的,所谓一视同仁,因此需要参赛队伍、运动员和裁判员来共同维护、践行。崇尚纯粹的体育精神,拿干净的金牌,避免争议也是各方共同的责任。网络上少一些骂战,赛场内多一些沟通,有必要的话,可以试着合力推动规则的细化和调整,如此才是体育人应该做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