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凤鸣岐七弦琴挂饰
“桃福满园”锌合金钥匙扣
云肩冰箱贴
“山水绮梦”家居挂画
越王勾践剑U盘
甘肃省博物馆的敦煌藻井系列随身镜
莲花琉璃托盏
芙蓉石蟠螭耳炉冰箱贴
柿柿如意交通卡
洛水惊鸿纸雕灯
“千里江山”盘扣饰品系列之挂饰
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琉璃纪念版
陈 琳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国潮文创如璀璨星辰闪耀登场。东方美学作为其深厚底蕴,正以独特魅力让年轻人“一眼倾心”。从传统元素的创新演绎到现代设计理念的巧妙融合,国潮文创究竟凭借什么独特之处,俘获了年轻一代的心?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编者
“以前总觉得穿金戴银挺俗气的,但看过大V的款式推荐后,念念不忘,过年的时候果断入手。”近期,一家名为老铺黄金的金店推出的点钻葫芦吊坠、八宝花丝罗盘、十字金刚杵等金饰在网上爆火。而这正是文化自信背景下,国潮文创迭代焕新,再起新范的缩影。
从寻求散逸松弛感的桌椅,到取材自顾恺之画作的洛水惊鸿纸雕灯,及至诸如一盏莲花琉璃托盏、一枚盘扣押襟香囊挂件、一片芙蓉螭耳小粉炉冰箱贴、一柄“桃福满园”钥匙扣、一张柿柿如意立体交通卡……国潮新范已经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一饮一啄之中。东方美学经历现代设计思维的淬炼和打磨,稳稳占据了“顶流”位置,推动国潮不断“破圈”“圈粉”,激发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筑基 悟道东方美学
对东方古典图案进行再造,丰富的寓意展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时尚的设计已成为一种现象,它不仅精准地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更与“创新、美观、实用、可转化、有文化内涵”的国潮文创新标准不谋而合。含蓄、儒雅、温婉、兼容,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塑造出了作为国潮核心的东方美学的深厚底蕴和富于思想文化内涵的美学风格。与国潮之风初兴之时的“头脑风暴”式的探索不同,经过市场的严苛检验、大众用脚投票的筛选,如今的新国潮爆款在设计构思上,早已摆脱了简单的图案描摹、依样画瓢式的照搬照抄,在“吃透”“悟透”东方美学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的设计思维,对传统工艺创新应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作出件件神形兼具的爆款。
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第三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上,有一件毛线编织作品“山水绮梦”家居挂画,就对东方美学悟道颇深。设计团队用毛线编织传统技艺对山水画进行再创作,通过麻线和毛线的编织缠绕组合模拟古人画卷中的山水的形态,在传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的同时,极简的设计手法和抽象的云纹线条又悄然踏准了时尚的节奏,与一批知名品牌的作品共同跻身最佳设计奖榜单。
一曲国风舞蹈《只此青绿》,让“此一卷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的《千里江山图》为更多人所知。青绿的灵动,不仅仅体现在舞者的举手投足之间,上海市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宋滔,把青绿引入了盘扣饰品的方寸之间。由他创作的“千里江山”盘扣饰品系列,以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作为表现手法,在手工盘制山峦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了创新的“俏色塞芯”技法,高度还原了青绿山水国画中色彩鲜艳、明亮的视觉效果,并结合金银花丝技艺、串珠技艺和传统香道文化,展现了东方美学符号之一的传统盘扣技艺的创造力、包容性和可塑性。见微知著,小小的盘扣饰品一样能承载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诗情画意。
和宋滔一样,设计师们也有将名画纳入作品的雄心,洛水惊鸿纸雕灯就是其中的典型。设计师以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中的洛神为主体,以洛水众灵及洛川两岸的山水元素为背景进行二次创作。纸张上的细腻镂空雕刻,在光影之间营造出烟波浩渺、流光溢彩的意境,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再度呈现出洛水众灵护送洛神翱翔在微波之上的景象。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同样,在国风美妆盛行的当下,不少博物馆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顺势而为,从传统图案中汲取灵感,打造出一批“令人一眼心动”的古风美镜。甘肃省博物馆的敦煌藻井系列随身镜,就取材自敦煌莫高窟的图样,花团锦簇的浮雕技艺勾勒出盛唐的繁丽之美,而现代撞色的应用则颇具视觉冲击感,的确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东方美学宝库中“不经意”间展露的一幅纹样,就能造就当代设计的审美天花板,可见其仍有大量“潜藏”宝藏亟待文创人仔细挖掘。
新潮雅韵“出圈” 传统亦可年轻态
当然,也有设计团队在“吃透”东方美学的基础上,尝试打破文物的沉重感,用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造就更年轻的国风雅韵新形态。
在眼下最“卷”的博物馆文创中,各大博物馆纷纷以镇馆之宝为原型,源源不断地打造出惹人怜爱的“断货王”。
上海博物馆以馆藏顶流大克鼎为原型,携手玻心璃语联合出品了一款大克鼎琉璃纪念版。为了在琉璃上复刻原件标志性的饕餮纹和曲波纹,研发团队用窑炉烧制数日,经过切磨抛洗、千锤百炼,使得厚重的青铜变成了纯净无瑕、莹润精巧的文创作品。承载着西周粗犷纹饰的琉璃不失梦幻清雅的质感,仿佛静默的冰河山川,正孕育奔涌的力量,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除了上海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在文创上别出心裁,依照了馆藏文物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的样貌,创作了“小粉炉”冰箱贴,其腹部如原型文物一样缓缓鼓出,雕有对称的龙首衔环耳,下承三扁兽足,盖顶雕饰蟠螭,镂雕、圆雕、高浮雕等雕刻工艺也清晰可辨。一枚“小粉炉”的魅力掀起了跨越世纪的审美共鸣。
大量国潮美学符号,被设计师做成了各种“显眼包”。比如,越王勾践剑成了萌趣的U盘、柔软的抱枕。想象一下,你为了备份数据,褪下镌刻菱形暗格和鸟篆铭文的“剑鞘”,在电脑USB口上插着一把剑,会不会片刻晃神,感觉自己血脉中竟藏着一股大侠之风?抑或怀抱一把千年“名剑”在沙发上打了个盹,有没有进入一场穿越千古的梦境?
类似的例子已不胜枚举。明清两代流行的华贵云肩,如今成了女生追捧的冰箱贴和头饰;古朴典雅的彩凤鸣岐七弦琴,摇身一变成了软萌挂饰;高冷的汝窑瓷配合上上签图样,融合成可糖可盐的网红诙谐办公室暖壶。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歇。提炼古韵遗珍中的东方美学元素,文创人将国风雅韵玩出了年轻态,从老铺黄金到各类日常文创,东方美学被赋予现代人的情感和融融暖意,写就了新国潮的设计范式。岁月悠悠,美学不朽,国潮设计仍会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笔,蘸取时代的新鲜灵感,以年轻的心态,书写东方美学的无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