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鼓秀春色》
汉唐古典舞《临江仙》
马冯佳音的《俏花鼓》
展臂如鹤、转腕如柳,虹桥镇美阿里舞蹈队的舞蹈《鼓秀春色》让人看到朝鲜族舞蹈的刚柔并济;舞袖翻飞、步履轻盈,园园舞蹈的舞蹈《临江仙》让人们领略汉唐文化的魅力。今晚,“有灵且美——2025舞蹈达人闹元宵”公益演出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以下简称国舞剧场)举行。
让人感慨的是,在聚光灯下跳得眉飞色舞、酣畅淋漓的舞蹈达人并非科班出身,他们中既有从广场舞起步的阿姨,也有怀揣舞蹈梦想的孩童,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着同一份热爱相聚。一起跳舞吧,跳脱庸常忙碌的生活;一起跳舞吧,为梦想找一处安放之地。
爱好常陪伴
汉唐古典舞《临江仙》融合“博袖”技巧创意编排,古朴雅致、轻盈柔美。舞蹈中,舞者要通过袖子的挥动、展开和收叠,结合拧、扭、倾、曲等不同体态,展现古典舞的唯美和意境。隔着如梦似幻的舞台灯光,实在难以置信台上优雅自如抛袖、叠袖、翩翩起舞的竟然是一群平均年龄56岁的阿姨。她们轻柔飘逸的舞姿和眉目间那份神采让人折服。
园园舞蹈创始人是科班出身的高园园,在遇到这群爱跳舞的阿姨前始终觉得“跳舞的人都是吃青春饭的”,舞蹈演员黄金生涯就那么短短十几年,这是没办法的事。但当她离开专业舞团,在更广阔的天地结交了各种各样的爱舞者,她的想法被一点一滴地改变。
最初,园园想创办工作室是偏向幼儿舞蹈的,但很快发现这条赛道已然饱和。而在广场舞领域,很多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却求学无门。“她们从广场舞起步,渐渐感到不满足,想要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高阶的舞蹈。”在园园看来,她们对舞蹈的虔诚和热爱,不输任何专业舞者。
在园园舞蹈学习舞蹈的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丛老师自2020年开始跟随园园老师,从70岁跳到74岁,年龄在递增,但爱舞之心从未改变。教学相长,园园说:“我们教她们跳舞,她们教我们重新看待舞蹈——爱跳舞的人不会因为青春不再而停下舞步,爱跳舞的人永远青春。”
快乐会传染
今年的舞台上,来自虹桥镇美阿里舞蹈队的《鼓秀春色》相当引人嘱目。这支舞蹈队中,60%以上的队员是居住在上海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她们身着传统朝鲜族服饰,背着长鼓,用欢快的舞步和灵动的鼓点,展现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队马姐表示:“希望通过舞蹈,让更多人了解朝鲜族文化。”
身量高挑、笑容甜美的安红梅,在队伍中分外显眼,她精准地踏着鼓点舞到台中央,舞姿柔美又蕴含力量,有种特别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想要随着她的节奏摆动。
“跳舞的快乐是会传染的。当你投入地尽情一舞,那种发自身心由内而外的欢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安红梅小学时就被选入舞蹈团,不过因为她读书也读得很出色,父母便没有让她走专业路线,但那颗爱舞蹈的种子却在心底牢牢扎根。生完小女儿,安红梅决定重新拾起舞蹈梦想,她加入美阿里舞蹈队,每周两次训练课雷打不动。她说:“跳舞让我美丽、自信,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梦。”
在众多节目中,10岁的马冯佳音凭借《俏花鼓》成为舞台上耀眼的小明星。她从4岁开始学习中国舞,舞龄已达6年。2023年,她考入上海多家市级艺术团,并担任领舞。在舞台上,她娇俏的身影和灵动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接受采访时,马冯佳音羞涩地说:“我很喜欢跳舞,每次站在舞台上,我都感到特别开心。希望我的舞蹈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舞蹈达人闹元宵》是国舞剧场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18年创办以来,每年都会邀请普通舞蹈爱好者登上专业舞台,用舞蹈传递温暖与希望。7年来,已有近百个民间非职业舞团在此绽放高光时刻,诠释“艺术为民”的理念。国舞剧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演出票房盈利将全部捐赠给国内首个支持青春期女孩身心成长的教育公益机构“有灵且美”,用以支持关爱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们。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