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让“先下后上”深入人心 豆蔻初绽处,守望江南农耕记忆 深夜可骑电动自行车过黄浦江了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02-17

深夜可骑电动自行车过黄浦江了

复兴东路隧道试水分层通行 昨夜今晨首批过江车辆近500

改造后的复兴东路隧道上层向电动自行车开放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深夜可以骑电动自行车过黄浦江了!昨天23时,上海首条允许非机动车通行的越江隧道——复兴东路隧道迎来第一批骑车人。改造后的双层隧道实施分层管理:上层23时至次日5时专供电动自行车通行,下层维持机动车通行功能。记者上午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昨夜今晨首次过江的电动自行车共有489辆(由西向东247辆,由东向西242辆)。

物理隔离保障通行安全

昨天22时30分,记者来到光启南路复兴东路口,看到道路养护工作人员正在设置隔离设施。他们用一排路障将浦西方向隧道口的两条机动车道封闭,仅保留最里侧的一根车道供机动车进入下层隧道。上海市交警总队路设处民警李根介绍:“我们采用物理隔离确保机非分流,同时在浦东、浦西隧道口均安排警力指挥,形成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选定复兴东路隧道试点原因有三:一是隧道周边存在夜间非机动车越江的长期需求;二是隧道夜间车流量相对较少,具备机动车道路资源释放的条件;三是作为双管双层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具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层通行的条件,可以杜绝机非混行的交通风险。

代驾骑手成首批体验者

昨天22时50分,复兴东路抚安街口的隧道入口,已聚集起数十名准备过江的代驾和外卖骑手。排在首位的外卖小哥滕野坦言,自己以前好几次接到过江外卖订单,送完单子就赶不上轮渡了,叫货拉拉又要花很多钱,于是铤而走险开电动车过江,有一次被交警抓了个正着。“今晚我没送外卖,就是听说复兴东路隧道终于可以通行电动车,特地来体验的。我也不太会说话,对这项政策我只想说一个字——好,希望未来军工路隧道也可以通电动自行车。”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绿灯亮起后,这些骑手一股脑地往前冲,红灯亮时也没人停下。在队伍末尾,部分骑车人和行人不知道,不过江可以直行上辅路,也随着电动车流在原地排队。李根表示,时间长了,走过几次就知道这个特殊的路口应该怎么通行了。

构建24小时慢行网络

为什么每天23时至次日5时向电动自行车开放过江隧道?上海市交通委设施养护处刘兆吉解释,这是为了和隧道周边轮渡的开放时间相衔接,形成“白天轮渡+夜间隧道”全天候过江体系。“这样,上海市中心就有了一条24小时水陆联动的通道,同时也可打通优化上海的慢行交通体系。”

需要提醒的是,复兴东路隧道夜间仅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禁止机动车、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其他非机动车(含残疾人专用车、自行车、共享单车、滑板车等)和行人通行;电动自行车需严格遵守15公里/小时限速,服从现场管理并按标志标线指示行驶。这是因为隧道坡度较大、坡长较长,下坡时一般自行车无法刹车控制速度,上坡时需推行上坡,不具备正常骑行技术条件。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复兴东路隧道项目负责人表示,针对电动车应急救援,隧道原有的24小时值守调控中心已作出优化调整。“我们在隧道口配备了电动自行车专用的平板牵引车,如遇冰雪天、暴雨、电动自行车事故等突发情况,也有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人员。”

后续有可能开放更多越江慢行通道吗?刘兆吉表示,复兴东路隧道此次改造是慢行交通体系优化的重要试点,今后将跟踪评估运行情况,重点关注车流量变化、安全通行情况以及周边通道指引的合理性,积累非机动车越江通行管理经验,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本报记者 任天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