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一村
居民家中使用煤气罐烧饭
在新春佳节,燃气作为许多家庭赖以维系生活的重要能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闵行区浦锦街道陈南路418弄的陈行一村小区,春节期间不少居民却陷入了“气荒”的烦恼,生活节奏被打乱,诸多不便接踵而至。这一状况不仅给居民们平添了烦恼,也引起了社区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没人换“气”
生活乱了套
陈行一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商品房与别墅错落组成,共有276户人家在此安居乐业。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内未能接通天然气管道,煤气罐便成了居民们日常生活的“能量支柱”。可最近,居民们却被煤气罐配送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
“我1月31日就向燃气公司预约了换煤气罐,等了整整一周,新的煤气罐还不见踪影。”王阿姨满脸焦急地向记者大倒苦水,“家里的煤气罐早就空了,没煤气做饭,我们只能用微波炉随便热一下吃的,要么就点外卖。可微波炉做出来的饭菜哪有味道,外卖又贵得很,我们这些老人实在吃不消啊!”
李先生同样被这迟迟不来的煤气罐折磨得够呛。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里的热水器因为没有煤气无法用了,洗澡成了大难题,只能自己烧热水,别提多麻烦了。
假期“气短”
原因有不少
带着居民们的不满与疑问,记者联系了负责配送煤气罐的上海喜威燃气公司。客服人员坦诚地表示,煤气罐配送延迟确有其事,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我们平时配送煤气罐,一般当天或者隔天就能送到。但今年春节期间,大家对煤气罐的需求一下子猛增,而值班的工人数量有限,物流配送环节就有些跟不上了,导致部分地区的煤气罐送晚了。”客服解释道,“而且陈行一村小区在闵行区比较偏远,物流配送成本高,这也让配送延迟的问题更严重了。”
“有时候遇上一大批老钢瓶报废,公司送气的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对方补充道,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原本一个液化气钢瓶使用年限为12年,最新规定改为了8年。如果最近公司有一大批老的钢瓶报废,新旧钢瓶进入替换期,钢瓶不够用,配送就要等待,这也形成了有些客户所在片区大量排队等候的现象。对于上海喜威燃气公司的解释,王阿姨表示,她去年国庆假日期间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好像每次到了节假日,煤气罐的配送总是不太给力。”
对此,上海喜威燃气公司客服人员回应道:“春节等节假日确实会有所影响,主要就是因为瓶装液化气配送人员在岗率有所下降,短期内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订单配送慢、隔天配送等情况。客服人员建议,急需用气的居民可以预计煤气使用时间,提前安排预约配送,如长时间未完成配送或者配送人员擅自收取额外费用的,也可以向所属瓶装液化气企业客服热线进行反映,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的也可向属地燃气管理部门或者“12345”市民热线反映,对于违规行为管理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
不过,该公司也表示已经在积极行动。公司承诺会增派人手和车辆,加快配送速度,还会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保证预约的煤气罐能按时送到。居民们焦急等待了一周后,新的煤气罐终于陆续送到了大家手中。
多方努力
共寻最优解
要想彻底解决节假日煤气罐配送延迟的问题,给小区装上燃气管道,让居民告别煤气罐的依赖,或许才是长久之计。多年来,闵行区浦锦街道、陈行一村社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们都在为此努力,齐心协力寻找解决之道。
浦锦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偏远地区,由于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部分居民还得依靠煤气罐过日子。陈行一村是个快30年的老小区了,要安装天然气,工程量可不小。而且天然气入户,居民得承担一部分费用。再加上这个小区出租率快到70%,所以加装天然气的事儿一直很难推进。像周边的公安小区、郁宋小区也有类似的情况,涉及的居民约400户。
2022年,在市、区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吁下,居委会向全体业主发了加装天然气的意向征询单。按照燃气公司的要求,这次加装天然气得全体业主都同意才行,而且居民得自己出一部分钱。可最后征询的结果没达到全体同意,所以天然气加装工程就没能实施。
陈行一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燃气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且惠民的任务。他们会继续在业主中间做工作,争取早日让燃气管道通进小区,让居民们用上方便、稳定的天然气。
本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