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乙巳新咏 陌上花开(中国画) 鼓掌中的偶感 有梦不觉天涯远 再赴黔阳古城 四明白鲦
第14版:夜光杯 2025-02-20

有梦不觉天涯远

虚谷

去日似露,来日如歌。走过的是经历,留下的有文字。我有一个心愿,在45岁前接续出版一套文集。一位亦师亦友的尊长别出心裁,点拨我从自己的笔名“虚谷”萃取书名。我豁然开朗,遂将文集命名为《致虚守静》《怀材抱器》《若如初见》《空谷随想》,统称“虚怀若谷四部曲”。这既是我写作的一个规划,也是对我人生追梦的一种指引。

写作不怕“从零开端”,就怕“尚未开启”。我的写作之路,始于高中时写作文的“无心插柳”。老师每次布置作文,我都努力写成范文,因为语文老师会在任教的两个班级朗读点评,这样就能博得一位文笔优美的女生另眼相看。那时的写作可不像现在拥有DeepSeek神器那样便利流畅,需要积累沉淀许多名篇名段名句。从此我就养成了做卡片的习惯,篇有注记、书有笔记、悟有札记,把读过的书留痕留迹留心。如今回想起来,倘若失于兴趣、懒于坚持、疏于练习,无心插下的柳枝又怎能成为一簇绿荫呢?继2016年出版随笔集《空谷随想》、2020年策划执笔文化史专著《行歌九亭》之后,散文集《若如初见》出炉,虽姗姗来迟却宽慰如愿,抵达写作征程的节点,标定勇于追梦的基点。

掩卷而思,感慨万千。置身于倏忽流逝的岁月长河,日落月升,一切都在转瞬之间。每当回首往事点滴,写作便会唤醒尘封的珍贵记忆,带我抵达心灵深处,既有“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的体悟,亦有“纵横正有凌云笔,明日花开别样红”的向往。陪伴我写作的春有夜雨,夏有鸣蛙,秋有寒蝉,冬有飘雪,还有亲友知音。在夜深人静时,青灯黄卷,伏案煮字,冥思苦吟,品之有味、甘之如饴。散文集的问世,是见缝插针、积微成著、聚沙成塔的结果。我利用会上、车上、枕上、桌上的空隙,以笔为针、以线串珠,拾掇起时光,将人物、故事、场景、情感、心境的碎片,糅合成书香芬芳。一篇一段铺展缤纷,一字一句映现跃动,演绎出围炉夜话、交融思想、快意人生的镜像光影。一名作家受时代、身份、阅历、处境、秉性、学识、修养、审美等条件因素影响,形成独有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精神情感、价值取向、风格主张;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归结为“才”“气”“学”和“习”四字。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有思想者才能行稳致远,拥有诗和远方。这无关财富,无关地位,无关身份,无关学历。一路的所遇所思,可以迸发出灵感,碰撞出观点,催生出理念,也呈现为随处皆有风景。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我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有点爱“折腾”的人,信奉“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不愿当一只毛色黯淡、困囿闲逸的笼中之鸟。“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不断上进、长进、抵进,遇见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以文字记录成长的印迹、跋涉的足迹和求索的痕迹。愿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而我理解的有趣灵魂则是“为人有情有义、奋斗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的人生姿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