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如同早春时节的一场及时雨,给予民营企业拔节生长的助推力。民营企业在上海这个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上海也赋予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丰厚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在上海,有这样一批民营企业,它们名气还不是很大,但善于抓住时代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已经崭露头角。
是什么让它们选择了上海?它们的“活力密码”又是什么?今天起,本报推出“民营企业寻龙记”专栏,发现并介绍一批元气满满的民营企业“小龙”。
2024年3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间,千米之下的无限机遇正如浪潮般不断涌现。据预测,今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但如何让技术与需求密切对接却并非易事。
在奉贤区南桥镇,上海翼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这一领域默默耕耘,七年来已经在奉贤布局50多个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拥有上百架无人机,让无人机技术更好服务社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落地发展。
>>>详见第4版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