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员在纽约证交所工作 图IC
洛杉矶超市货架上的亚洲商品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8日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美国目前可能正朝着经济衰退的方向发展,可能导致约200万美国人失业,每个家庭将面临至少5000美元的收入损失。
美国惹恼世界
萨默斯表示,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将在未来几周面临“非常重要的选择”。这些关税计划的规模甚至超过了1930年的关税,后者“加剧了大萧条”。萨默斯认为,明智的做法是“撤回已经宣布的政策”。
肆意挥舞“关税大棒”、频繁调整关税政策,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做法看似是“美国优先”,实则反噬美国企业,严重削弱投资者信心,损害美国经济利益。多家国际机构近期敲响警钟,接连上调美国经济衰退概率,认为关税政策将显著加剧美国面临的多重挑战。“美国风险”引发世界各国广泛担忧。
从曾经自诩的“世界贸易之锚”到如今的“全球防范之险”,美国惹恼了世界,多国反制措施纷至沓来。
构筑多重防线
不少国家从短期和长期措施着手主动应对,多维度抵御“美国风险”冲击,多领域构筑“去美国风险”防线,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动自由贸易深化发展。
多国尝试通过重组供应链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主动应对贸易不确定性,加速构建“去美国风险”贸易网络。
首先,美国单边加征关税引发多国反制,大范围贸易摩擦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如何系统应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成为各国关注重点。以汽车业为经济支柱的日本为例,该国曾于美国钢铝关税生效前夕游说,希望凭借两国政治上的紧密合作获得关税减免。但“美国优先”政策彻底打破日本幻想,其“无差别”关税政策让日本深感背刺的同时,也让日本汽车厂商联手,认真思考如何重新构建避免“美国风险”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在亚洲的另一个主要贸易伙伴越南也正考虑调整过度依赖对美出口的经济结构。在越南的美国商会的问卷调查显示,40%受访者表示“将寻找美国以外的替代市场”。此外,印度重启与英国的自贸协定谈判,还宣布将于年内与欧盟达成自贸协定。泰国已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签署自贸协定。
其次,为应对美国出口市场及投资环境的改变,如何有效调整本国产业结构成为多国当下重要任务。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由于德国工厂前景不明朗,该集团对生产军用车辆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同时德国其他多家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也对此表示感兴趣。
有分析指出,这一动向不光与欧盟和德国政府最新的“用‘欧洲制造’武装欧洲”计划相吻合,同时从“去美国风险”角度看,德国车企向军工产业转型有助于减少对美军火供应的依赖,同时加强欧洲本土军工体系。
最后,为从根本上消除“美国风险”,逐渐摆脱“安全附庸”地位、重塑战略自主,欧洲国家在多领域积极谋求寻找替代美国方案。
“未来不在美国”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指出:美国对全球贸易的重要性可能被高估。即便美国全面切断商品进口,美国的70个贸易伙伴在维持对其他市场出口增速的情况下,可在一年内弥补对美出口损失,另外115个贸易伙伴可在五年内弥补损失。
专家预计,美国的关税将加速其他国家通过双边贸易协定或区域贸易协定实现经济一体化。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杰森·福尔曼说:“你会看到世界各地更多国家绕开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发表题为《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的文章指出,如今几乎每种复杂产品——从汽车到手机——都是由庞大且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制造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产品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原因。“靠关税不可能实现繁荣。” 新华社记者 于荣 熊茂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