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国内车企陆续对外发布高阶智驾方案。如极氪发布面向未来的L3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零跑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卷”至12万元;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奇瑞汽车日前宣布,2025年奇瑞全系车型将搭载猎鹰智驾,预计超过30款产品。再叠加“特斯拉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华落地效应,“高阶智驾”正成为当下汽车智能化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智能驾驶正在经历快速迭代与技术突破。在这些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驾驶的应用体验迅速提升;同时,车企之间竞争的加剧,也在倒逼智能驾驶加速驶向主流市场,车市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
高阶智驾以往被视为高端配置。在我国,70%汽车消费者购买的是20万元以下车型,很难有机会接触高阶智驾。但去年以来,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就把高阶智驾下放至15万元级车型。特别是小鹏汽车,将高阶智驾下放后,销量迅速跃升,得以迈入月销3万辆俱乐部。
高阶智驾车型价格的下沉,在增加新车“卖点”的同时,让消费者能以较低成本获得智驾体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指出,当前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1倍。
随着智驾技术不断进步和价格下降,高阶智驾将不再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中国解决方案”也将在全球汽车工业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随着高阶智驾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供应链市场有望被打开,带动上游产业放量。而上游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化,反过来也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与降本。中国正在定义智能驾驶的“新成本曲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诸多车企全力布局高阶智驾这一蓝海赛道何乐而不为?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