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惠风满华堂(中国画) 油印琐谈 所有的花向我们倾斜 红羽毛 略萨走了 墨镜轶事
第13版:夜光杯 2025-04-19

油印琐谈

罗银胜

说起“油印”,现在比较陌生了。上世纪,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刻蜡纸印文件、资料、讲义、试卷等等。后来不用刻写了,改为打字油印。再后来,被复印机代替。现在用电脑,就可以打印出一张张非常清楚的文件。

但是,油印在社会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曾是刻字油印高手。思想家顾准12岁时,由抄刻油印起步,华丽转身,从财经行家成为一代大家。潘序伦1927年开设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顾准即进所当练习生,为了办好事务所附设的夜校,急需教材,当时没有现成教材,只能自编讲义。潘序伦让顾准利用夜间工余抄刻钢版,每张1500字,每天晚上可刻2张左右,他边刻边自学,对商业簿记这门学科逐渐熟稔起来。这年年末,也就是该书编写后期,顾准成了专任助理编辑,俟全书定稿誊正,他就到商务印书馆联系出版事宜,跑印刷所、当校对等。这本被列入“大学丛书”的会计书籍,一炮打响,十分走俏,为各商业企业和会计学校所广泛采用。这样,边印边学,通过二三年的锻炼,顾准竟然自学成才掌握了会计这门学问,在立信界崭露头角了。

在过去地下时期,油印起过很大的作用。现在在电视剧里还可以看到油印机,地下工作者怎样在刻印,怎样应付敌人的搜查。那时候,如果让特务搜查到油印的传单、文件,轻者吃官司,重者甚至掉脑袋。至于在根据地、解放区,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油印发挥的作用也不小,有的报纸就是油印的。

文化人也有油印诗文书稿,作为自印本分赠友人、交流切磋的习惯。如著名收藏家、1972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张伯驹的《春游琐谈》《丛碧词》,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刻竹小言》,夏承焘的《瞿髯词》等,可谓油印精品。这些自印本很受追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