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玥
以严肃著称的人民文学奖,今年竟然破天荒地做了一件大事:不仅首次设立了“传播贡献奖”,更把这个奖项颁给了一位非传统作家——董宇辉。
对此,网上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拉低了文学的门槛,质疑其专业性。也有人为董宇辉鸣不平:为读者和作者建立桥梁的人,难道不能得奖吗?更何况,他得的是“传播贡献奖”,不是文学创作类奖项。
董宇辉获奖,源于去年年初《人民文学》杂志“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创造了一个堪称奇迹的文化事件:短短数小时,这本严肃文学期刊的全年订阅量飙升,卖出近百万册,成交额近1800万元。这无疑让更多人关注到《人民文学》,也让文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触达更多受众。
董宇辉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只是个卖货的人,更像是一位行走的文化使者。他在直播时常常穿插诗词歌赋的吟诵、历史文化的解读、人生哲理的分享。他用独特的知识储备和充满魅力的表达,将原本显得有些高冷的文学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
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和喜爱?这本身就是重要的课题。董宇辉的实践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他本人也谦虚地表示,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用热爱去滋养文学的读者。这番话,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荣誉的格局和对文学的敬畏。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文学依然是滋养我们心灵的重要养分,但传播方式也应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