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展销会现场 张钰芸 摄
保温杯、咖啡壶、家居服……这些行销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颜值高,而且质量佳,可谓价廉物美。但美国的“关税大棒”让中国外贸企业压力不小,面对困境,“出口转内销”成为“及时雨”。今天上午,一场出口商品展销会在上海环球港开幕,出口受阻的商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这个时候,就要支持国货”。
消费者捧场
支持“中国制造”度危机
9时半,距离环球港开门还有半小时,上海清水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娜正在调整商品位置,要以最佳面貌迎接消费者。
“4月18日,我们在上海市商务委主办的‘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上遇到了月星集团的负责人,当场加了微信洽谈合作。没想到4天后,这些出口产品就摆上了环球港的展销会,速度太快了!”张晓娜说,公司上下琢磨了国内消费者喜好,带来了撞色的大容量乐饮杯和各种保温杯,还有海外市场热销的咖啡壶、随行杯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们公司的产品就远销美国、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外贸订单占比约六成。目前发往美国市场的订单已全部暂停,很多提前预制的内胆、塑料件只能放在仓库。”她告诉记者,公司有待发货或被迫取消订单的保温杯约40000个,这就要求找到“新路子”,“出口转内销”就是企业的发力点。
月星集团送来的“及时雨”,让清水旗下的出口品牌“SHIMIZU”得以出现在上海消费者的面前,并以厂商直销价带来优惠。商场开门不久,就有市民买下了一只保温杯,“胖墩墩的样子蛮可爱的,也支持一下在危机中发展的‘中国制造’”。
主营纺织品的上海三问集团拿下了一排花车,各类家居服以1折起的价格对外销售。工作人员还制作了一张中外尺码对照表,方便消费者选购。“我们公司出口海外的品牌有Dream Valley、Cozy Bliss、Snuggle Sac等等,这次都带来了。”现场展位负责人王富才告诉记者,在这一轮关税争端发生之前,企业已逐步降低对美出口量,目前占比在20%到30%之间。当前形势下,只有进一步拓展欧洲、东南亚市场,才能持续做大内销规模。
生鲜品类同样被纳入此次美国加码征收关税的范畴。来自山东青岛的国信集团带来了企业拳头产品“裕鲜舫”野游大黄鱼和海参等。“中国冷鲜黄鱼品质好价格亲民,原本是中美双赢的买卖。”上海区域销售负责人魏芳表示,去年企业销往美国市场的黄鱼超过4吨,从今年3月起,陆续将产品销售到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高端超市,此次参加环球港的出口商品展销会,希望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高效对接
免费场地+专人专班
“从4月18日参加对接会,到今天出口商品现场展销,四天里我们和外贸企业持续对接,了解外贸商品情况,也在设计调整展销方式,最终把展销会落地了。”月星集团副总裁许惊鸿一早就来到了现场,他告诉记者,当天自己带领的8人小组对接了现场全部80余家外贸企业,目前有12家企业在深入洽谈中,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外贸商品出现在展销活动上。
记者了解到,出口商品展销会所在的环球港B2中央大厅,是商场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这块区域的日均租金是10万元,原本这里要举办多场品牌活动。为了给出口商品展销会腾出地方,我们和品牌方协调后重新排期,免费提供给外贸企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布置,都是昨晚通宵搭建的。”许惊鸿说。
月星集团还在展销会上设置了咨询台,欢迎更多外贸企业到现场对接,扫码留下公司信息,会有专人专班对接企业报名。“今天启动的展销活动会覆盖整个五一假期,我们也欢迎更多外贸企业前来接洽。如果当前的区域饱和了,我们还有南广场、北广场、4楼环球大厅等区域,支持外贸企业在场内设展位。”
此外,同为月星集团下属企业,澳门路上的月星家居也在积极响应号召,计划在4月24日开启出口商品展销会,现场将汇集20家外贸企业的200多款出口商品,品类包括日用家纺、家饰、收纳箱包、电器卫浴等各类出口外贸家具和生活用品,价格方面低至市场价5折。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通讯员 王笛 闫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