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硕)为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加大金融支持“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力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着眼于更好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类主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行动方案》提出,通过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强化金融对“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能力,形成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的金融体系,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围绕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便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行动方案》明确,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和展业流程。支持银行落实外汇展业管理办法,实施外汇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再造,对企业进行外汇合规风险等级分级并提供差异化、便利化金融服务。支持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试点银行在沪分行按新规定开展业务,支持更多在沪银行参与。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跨境清算公司增强与金融机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水平。推动更多银行加入CIPS,持续扩大CIPS网络覆盖范围。
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银行开展对个人与企业的数字身份跨境认证和电子识别,稳步扩大跨境收付业务中的数字化服务覆盖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等优化对客户电子单证、电子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审核,提升“精准画像”能力,提升对“走出去”企业跨境金融服务质量。支持在沪数字人民币运营试点银行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创新特色场景。
在优化汇率避险服务,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开发多样化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例如,支持外汇交易中心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外汇交易提供交易设施服务,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币外汇交易服务。支持银行加大汇率避险产品开发力度,丰富人民币对外汇普通美式期权、欧式期权、亚式期权及其组合产品,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
为了进一步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多项试点,包括: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在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份额跨境转让试点,更好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银团贷款需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鼓励在沪银行扩大跨境贸易信贷投放降低企业人民币贸易融资成本。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境外直贷”“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形式满足跨国公司境内外成员单位的融资需求。
《行动方案》还提出,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比如,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支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完成境内资金募集、基金设立后,按照境外主基金需求分批汇兑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