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五一看展指南 打造文化传媒“热带雨林” “戏引力”扭蛋,你扭了吗? 这些,都是他的生命故事
第11版:文体汇 2025-04-26
约80件油画真迹组成“时代逸飞”大展

这些,都是他的生命故事

《黄河颂》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扫码看视频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中,陈逸飞是一个值得记载的重要人物。今年适逢其逝世20周年暨诞辰80周年,约80件油画真迹组成了昨天开幕的浦东美术馆重磅大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回顾他59年的艺术人生,几乎都和绘画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我父亲的生命故事。”昨天,陈逸飞之子,也是此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之一陈天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展览总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与陈逸飞素未谋面。同为画家,他说:“一位离世不算久远的同代艺术家,在其身后的十年、二十年,能有如此规模、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是不多见的,可见陈逸飞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奠定画家地位

《开路先锋》《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陈逸飞早期经典作品组成了展览的第一板块“成长岁月”。于1977年“全军美术作品展”首次展出便引起轰动的《黄河颂》,被誉为陈逸飞历史主题创作的巅峰之作;《占领总统府》以纪念碑般的构图定格历史性时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主题性艺术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在《黄河颂》中,战士站在黄河边一片金黄色的夕阳下,远处仿佛能听见黄河奔流不息的滔滔水声,一群大雁飞越黄河。如此富有诗意的画面,在当时同类型题材中极其少见。

“《占领总统府》中,让我最感到意外的是,那位升旗的战士,仰起脸,视线掠过缕缕硝烟,他带着略微羞涩的表情展开红旗——多像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那些战士的神情和姿态。”冯远说。这是一位画家靠合理想象,建立在对史实、文献资料深入理解上的创意。陈逸飞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展现了强大的造型能力和驾驭能力。

超越画家身份

1980年,陈逸飞赴美留学,通过勤工俭学游历各大博物馆,研究学习西方大师名作。他以“水乡”系列和“音乐家”系列赢得了认可,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心灵之桥”。

陈逸飞没有满足于学习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技巧:“桥”系列表达的是中国艺术家身处西方的乡愁;“海上风华”则是由早先的“计划性”创作到追求纯艺术的表达;“音乐系列”迎合了他的唯美主义。在冯远看来,陈逸飞身上具有自觉的使命意识,他希望把西方文化艺术中的优秀元素带回来,宣传大视觉、大美术,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艺术发展。这种觉悟殊为难得,远远超越了作为画家的单一身份。而上海的包容性,也使陈逸飞的很多理想得以在此实现。

在拍卖场上,陈逸飞作品数度打破价格纪录。此次展览上的《玉堂春暖》在2006年以1100万元成交,由知名藏家周大为购藏。2007年,《黄河颂》在嘉德拍出4032万元,2009年《踱步》创下4043.2万元新高。市场纪录标记的曲线在2011年走到抛物线顶端——全年成交额近3.8亿元。

陈逸飞拥有传奇式的经历,以发现美和传播美为己任,这使他不仅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为中国、为上海作出了令人称颂的文化历史贡献。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